格格不吐(gē gē bù tǔ)
释义: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出处: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示例:因为要推倒旧东西,就要着力,太着力,就要‘做’,太‘做’,便不但‘生涩’,有时简直是‘~’了。 ★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
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睹:看到。看到景物触发起伤感之情。
指大话、空话。
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凛:冷。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