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rén yì zhī shī)
释义: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示例: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何愁杨枭不灭。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同“说长道短”。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匠心:精巧的心思。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面容憔悴的样子。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