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暗香》

作者:宋• 姜夔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鉴赏

姜夔《暗香》深度解析:冷月寒梅中的永恒追忆


一、时空交织的怀旧咏叹

  • 今昔对照结构
    上片以“旧时月色”唤醒回忆:当年月下笛声悠扬,与佳人踏寒摘梅的浪漫(“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笔锋突转至“何逊而今渐老”,以南朝诗人何逊自喻才情衰退(典出《南史》),道出对往昔诗情的失落。下片“长记曾携手处”再度闪回西湖千树寒梅的盛景,终以“又片片吹尽也”回环至现实凋零,完成“现实—回忆—现实”三重时空跳跃。

  • 冷寂的情感底色
    “香冷入瑶席”的“冷”字既写梅香清冽,更暗喻心境孤寒;“江国正寂寂”“夜雪初积”以空阔雪夜强化孤独感;“翠尊易泣,红萼无言”则借物抒怀,酒杯红梅皆染愁绪,物我交融间尽显无言悲怆。


二、词牌技法与意象密码

  • 自度曲的声律匠心
    《暗香》乃姜夔自创词牌(载于《白石道人歌曲》),仄韵为主,句法长短错落如笛声断续。“算几番照我”“但怪得”“叹寄与路遥”等处虚字转折,似低声喟叹,贴合追忆的恍惚感。

  • 梅花意象的双重象征
    梅既是往昔爱情的见证(“玉人攀摘”),亦是高洁人格的投射。词人刻意强化“冷感”:疏花“竹外”、香“冷”瑶席、红萼“耿相忆”,将传统咏梅的孤傲转化为刻骨相思的载体。末句“几时见得”双关梅花重开与故人重逢,余韵苍凉。


三、清雅词派的艺术典范

  • 冷色调的语言美学
    全篇择字极冷峭:“月色”“清寒”“夜雪”“寒碧”等意象群构建冰琉璃般意境。动词更显奇崛——“压”字写千树繁花倒映湖面的视觉重量(“千树压西湖寒碧”),“入”字状梅香侵袭的被动感(“香冷入瑶席”),皆见炼字精工。

  • 典故的含蓄重构
    除何逊咏梅典故外,“寄与路遥”暗合陆凯折梅赠友故事(《荆州记》),但“夜雪初积”的现实阻隔颠覆典故温情,折射出白石词“清空中有沉郁”的特质(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四、教学应用建议

  1. 情感共鸣训练
    对比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直白与姜夔“翠尊易泣,红萼无言”的含蓄,体会宋代婉约词情感表达的梯度差异。

  2. 意象组合实践
    引导学生选取“月色”“笛声”“积雪”等元素创作短句,模仿姜夔冷色调意象群的构建逻辑。

  3. 时空结构拆解
    用流程图标注本词三次时空切换节点,理解跳跃式叙事如何深化怀旧主题。


文学史定位:此词作于姜夔羁旅苏州时(据夏承焘考),合肥情事与飘零身世交织其中。作为南宋清雅词派宗师,姜夔以音乐家思维填词,在周邦彦精工与苏轼清旷外另辟“清冷幽韵”一途,直接影响清代浙西词派。其词如寒梅浸月,冷香千年不散。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不可终日
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箕山挂瓢
箕山挂瓢
jī shān guà piáo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黑天半夜
黑天半夜
hēi tiān bàn yè

指深更半夜。

轻怜重惜
轻怜重惜
qīng lián zhòng xī

形容百般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