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归

《八归》

作者:宋• 姜夔

芳莲坠粉,蔬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

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筱墙萤暗,藓阶蛩切。

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

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

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

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

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

鉴赏

姜夔《八归》:江湖寒夜中的别离与守望

一、主题与情感:秋夜送别的双重愁绪
此词以秋夜送别为场景,交织着个人孤寂与家国隐痛。上片“芳莲坠粉”三句借凋零的莲蓬、飘落的桐叶与骤歇的冷雨,铺开萧瑟庭院,奠定凄清基调;“无端抱影销魂处”直写词人茕茕孑立的孤独。下片“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陡转(《宋史》载姜夔终身布衣,心怀家国之忧),将送别友人之愁升华为对破碎山河的痛惜。结尾“玲珑闲看月”故作闲适之笔,反衬出深藏的无奈与寂寥。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中的时空流转
《八归》为姜夔自度曲,双调结构层次分明:

  • 上片写别前景象:由庭院近景(“筱墙萤暗,藓阶蛩切”)推至江边远景(“问水面、琵琶谁拨”),暗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故,暗示知音难觅。
  • 过片承转:“长恨相从未款”(憾相聚短暂)三句直抒胸臆,自然引出“西风离别”。
  • 下片写别后遥想:先实写舟行渐远(“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继而虚想家中妻子望归(“想文君望久”),时空跳跃中尽显牵挂。

三、语言艺术:凝练意象与通感妙用

  • 叠字强化意境:“暗雨乍歇”的“乍”字写雨声骤停的突兀感;“凄凄惨惨戚戚”式冷寂在此化为“萤暗”“蛩切”,以虫声苔影衬人独。
  • 通感修辞:“藓阶蛩切”以听觉(蛩鸣如刀切)写心理刺痛;“缥缈行舟如叶”化视觉为飘零无依的触感。
  • 典故活化:“文君望久”借卓文君典故喻妻盼归,避免直露而情意愈深。

四、词人背景与风格:清空骚雅的江湖之音
姜夔词属“清雅派”,此词典型体现其“清空”特质(张炎《词源》评):

  • 布衣视角:终身未仕的江湖文人身份,使其词既无辛弃疾的激昂,亦异于李清照的浓愁,而透露出“渚寒烟淡”式的冷凝。
  • 音乐性:作为音律大家,词中“歇”“拨”“别”“袜”“月”等入声韵脚如寒夜更漏,声声敲打离人心绪。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情感对比:对比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体会姜夔含蓄蕴藉的离别书写。
  2. 意象组合训练:选取“坠粉”“吹绿”“萤暗”“蛩切”等意象,分析冷色调词语如何构建萧瑟意境。
  3. 虚写手法实践:模仿下片“想文君望久”的对面着笔法,试写一段思念亲友的文字。

结语:在这幅江湖送别图卷中,姜夔以疏淡之笔写浓愁,将桐叶坠绿、苔阶蛩鸣、江舟如叶的细微物象,织成一张笼罩个人与家国命运的大网。寒月下的珠帘与双饮之约,终成乱世文人心中一道玲珑而苍凉的幻影。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有来无回
有来无回
yǒu lái wú huí

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枯耘伤岁
枯耘伤岁
kū yún shāng suì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委罪于人
委罪于人
wěi zuì yú rén

委:推委。把罪责推卸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