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鉴赏

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深度解析


一、时空幻境中的历史沉思

核心主题:怀古伤今与超然物外
词人登临苏州灵岩山(相传为吴王夫差馆娃宫旧址),借苍茫秋景展开时空跳跃——“渺空烟四远”至“残霸宫城”,构建出三重意境:

  • 宇宙洪荒:“青天坠长星”以陨石成山的神话起笔,时空尺度骤然拉大
  • 历史幻影:“名娃金屋”(西施居所)、“箭径酸风”(宫女浣纱溪)唤醒吴宫旧梦
  • 现实残迹:“廊叶秋声”中,落叶声与当年宫女木屐声(“双鸳响”)重叠,今昔界限轰然崩塌

    教学启示:引导学生关注“酸风射眼”“染花腥”等通感修辞——风为何“酸”?花香为何带“腥”?实为词人对历史血腥气的直觉化呈现。


二、词牌结构与蒙太奇技法

《八声甘州》双调特性

  • 上片造境(97字):以魔幻笔法铺陈灵岩山时空叠影
  • 过片点睛(“宫里吴王沈醉”):由景入史,直刺吴王醉生梦死
  • 下片悟道(“倩五湖倦客”起):引出范蠡泛舟五湖的智者形象(“独钓醒醒”),反衬世人昏聩

结构妙处

如电影蒙太奇剪辑,“箭径酸风”的肃杀→“廊叶秋声”的寂寥→“乱鸦斜日”的苍茫,镜头由微观推向宏观,最终定格在“秋与云平”的天地境界。


三、冷峭语言与感官暴击

吴文英“密丽”词风的典型体现:

  1. 触觉通感
    • “酸风射眼”:寒风刺目如醋浸,生理痛感嫁接历史寒意
    • “腻水染花腥”:宫中脂粉流水竟使花香变腥,嗅觉颠覆暗喻奢靡之毒
  2. 声音蒙太奇
    • “时靸双鸳响”与“廊叶秋声”虚实交错,千年亡国之音穿过落叶传来
  3. 色彩对冲
    • “华发奈山青”:白发(人生短暂)与青山(自然永恒)的视觉对峙,生命焦虑喷薄而出

四、词人底色与南宋悲鸣

吴文英身份:终生未第的幕僚文人,辗转苏杭权贵之门

  •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苏州仓幕任上,表面怀古,实藏身世之恸
  • 历史映射:讽喻吴王夫差(“沈醉”),实刺南宋朝廷偏安醉梦
  • 精神突围:末句“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借酒登高,将个人愁绪溶入天地秋云,完成从历史悲慨到宇宙意识的升华

词史坐标: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以奇幻意象嫁接沉郁家国之思,开“密丽深涩”一派先河(参考夏承焘《吴梦窗词笺释》)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意象重组训练
    让学生选取“箭径/酸风/乱鸦”等词重新拼贴,创作蒙太奇短诗,体会梦窗词碎片化叙事
  2. 通感写作实践
    模仿“腻水染花腥”句式,用反常感官搭配描写历史场景(如“战鼓声锈红了夕阳”)
  3. 历史回声辩论
    围绕“独钓醒醒的范蠡是真超脱还是懦弱”展开讨论,理解词人矛盾心态

末句“秋与云平”可作人生境界的注脚——当个体悲欢融入天地辽阔,便获得精神的自由海拔。此中深意,至今叩击人心。

(本文史实依据《吴郡志》《宋史翼》,词学观点参考陶尔夫《南宋词史》)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面红颈赤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擦脂抹粉
擦脂抹粉
cā zhī mǒ fěn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
chū lì yōng cái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七贞九烈
七贞九烈
qī zhēn jiǔ liè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