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作者:宋•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鉴赏

柳永《八声甘州》鉴赏:秋雨长河中的漂泊之愁

一、主题与情感:羁旅乡思的双重悲吟

核心主题:飘零游子在萧瑟秋景中触发的羁旅之愁思乡之痛
情感层次

  • “渐霜风凄惨”三句以霜风、关河、残照构建苍凉画境,奠定全词沉郁基调(景物烘托)
  • “不忍登高临远”直抒胸臆,“叹”字引出人生漂泊的迷茫自省(情感爆发)
  • “想佳人”笔锋突转,借妻子误认归舟的细节,以对方相思映衬自身愁苦(对面着笔)
    德育启示:引导学生体会游子情怀,理解古典诗词中“家园意识”的深层内涵。

二、词牌与结构:声情并茂的章法匠心

词牌特色
《八声甘州》源于唐边塞曲,八韵脚密集铺排(秋/楼/休/流/收/留/舟/愁),如急雨敲阶,契合愁绪的绵延起伏(据《碧鸡漫志》)。
结构解析

  1. 上片写景铺陈:“潇潇暮雨”至“无语东流”,由雨到风、由山河到江水,视野层层扩展,暗喻愁思浩荡
  2. 过片自然转折:“不忍登高临远”承“残照当楼”之景,启思乡之情,似断实连
  3. 下片抒情跌宕:从自叹淹留跳到想象妻子倚楼,虚实相生间情感张力倍增

三、语言艺术:凝练意象中的生命悲歌

白描传神

  • “红衰翠减”以色彩代指花草,四字写尽万物凋零(借代手法)
  •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通过妻子反复张望的细节,折射岁月空待的酸楚
    动词精妙
  • “洗清秋”的“洗”字,赋予秋雨涤荡天地之力,凸显寒意透骨
  • “正恁凝愁”的“凝”字,将无形愁思具象为凝固的实体,堪称词眼

四、词人背景:浪子词心的时代烙印

柳永生平关联
作为北宋首位专业词人,柳永屡试不第,长期漂泊市井(据《宋史·乐志》)。此词写于中年漫游时期,“何事苦淹留”的自问,暗含功业无成的苦闷
婉约派特质

  • 以个人羁旅为切口,情感表达细腻深曲
  • 善用日常意象(妆楼、归舟)传递普世情感
  • 对比豪放派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的阔大,柳词更重私密化的情绪共鸣

五、关键词句解析

  1. “渐霜风凄惨”
    “渐”字暗示寒意渗透的过程,与“潇潇暮雨”构成时间流动感,霜风“凄惨”移情于物。
  2.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江水东流本为常景,“无语”二字赋予其沉默的悲剧感,暗喻愁绪永无止息。
  3. “争知我”三句
    “争知”(怎知)以反问收束,将夫妻两地愁思压缩于阑干倚望的瞬间,余韵悠长。

教学建议:可引导学生对比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的月下怀人,体会婉约派与豪放派对相似主题的不同处理——柳永如工笔仕女图,苏轼似写意山水卷。

这首《八声甘州》以秋雨长河为纸,以羁旅人生为墨,在时空交错的画卷中,写尽了人类永恒的漂泊之思。当长江水裹挟着八百年前的愁绪依旧东流,我们仍能在柳永的词里,触摸到那颗为故乡灼烫的心。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