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一、主题与情感:隔不断的永恒思念
这首词以长江为血脉,贯通起炽热又克制的相思之情。开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用地理距离(源头与入海口)具象化分离之苦,“日日思君不见君”直白道出时间累积的煎熬。妙在“共饮长江水”一句——滔滔江水成为情感的联结通道,物理的阻隔反被同一江水的滋养消解,哀愁中透出温柔的慰藉。下片“此水几时休”以长江的永恒(化用汉乐府“江水为竭”)反衬“此恨何时已”的相思无解,最终在“只愿君心似我心”的卑微祈求里,迸发出“定不负相思意”的决绝誓言(情感教育点:忠诚品质的古典表达)。
二、词牌与结构:小令中的精心布局
《卜算子》作为双调小令(44字),上下片各两仄韵。本词结构分明:
三、语言与修辞:白描中的深情力量
四、词人背景:贬谪文人的情感投射
李之仪晚年被贬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据《宋史》载其“屏居姑熟,终日穷愁”。长江流过贬所,或许触发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词中“长江头尾”的意象,暗合其从京城(开封)流落江南的境遇。这种借爱情表达人生孤寂的手法,是宋代文人“以艳情寄慨”的典型(拓展建议:对比苏轼贬谪期《江城子·记梦》的悼亡之痛)。
经典对照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与此词异曲同工:
- 李词以落花流水喻思念的无措;
- 李之仪则以长江为载体,让相思随水流动,更显空间张力。
五、应用建议:流淌千年的创作启示
这首词如长江水般清澈见底又深不可测,它告诉我们:最动人的誓言,往往藏在那句朴素的“共饮长江水”里。当您下次掬起一捧江水,或许会想起千年前,有人正将对世界的温柔期盼,托付给这川流不息的波涛。
指女婿。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形容反复思考。
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