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
还似织。
泪暗拭。
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拼则而已今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
还似织。
泪暗拭。
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拼则而已今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一、情感脉络:春愁织就的漂泊者心曲
上片以乐景写哀情:“芳草碧色”本是盎然春意,却因“遍南陌”显出无边寂寥;“暖絮乱红”本属明媚之景,偏接“春愁无力”,以物我交感手法(《唐宋词鉴赏方法论》)凸显游子孤寂。由眼前景触发“忆得”二句,当年寒食节与伴侣“拾翠携赏”的温馨,与“海角逢春,天涯为客”的现状形成刀割般的对比——羁旅漂泊之痛跃然纸上。
下片情感如浪叠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拭泪-滴泪”“拼忘-难忘”等矛盾行为,体会复杂心理;结合“暮云凝碧”的苍茫意象,理解空间对情感的压迫感。
二、结构妙笔:双调词牌的螺旋式抒情
《帝台春》属双调词牌,上下片分工鲜明:
三、语言艺术:俗雅相生的情感爆破点
四、词人背景:沉沦文人的时代剪影
李甲(生卒不详)为北宋元祐年间文人,据《宋诗纪事》载其“沉沦下僚”。此词将个人漂泊之痛置于春景中,折射出北宋中后期文人普遍的仕途困顿感。其词风介于柳永之俗与秦观之雅间,下片爆发的口语化抒情,可视为婉约词中的“变调”。
五、教学应用建议
名句鉴赏重点:
“拼则而已今拼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 俚语入词形成情感爆破力
- “拼”与“忘”的反复撕扯,具象化内心挣扎
- 可联系当下“断舍离”话题讨论情感困境
这首冷门佳作证明:宋词不止有苏辛的豪迈、周姜的雅致,更有无数无名者用生命的刻痕写就的血泪文字。在“遍倚危阑”的黄昏剪影里,我们仍能触碰到千年之前那颗滚烫而疲惫的心。
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指深更半夜。
形容百般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