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点绛唇》

作者:宋• 苏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如酒。

鉴赏

《点绛唇》深度解析:霜天梅影里的归心


一、意象解码:寒夜中的孤寂图景

  1. 空间构图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以广角镜头铺开天地:纤月如钩(视觉),寒江凝寂(触觉),群山衔北斗(拟人),冷寂中暗藏动态张力。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绘制空间层次图,体会动静相生的意境营造。

  2. 特写聚焦
    “梅影横窗瘦”:梅枝投影在窗棂上,“瘦”字既写梅枝疏朗,更投射词人孤峭心境。与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异曲同工,皆以物象喻心绪。


二、情感脉络:从闲适到归思的转折

词句 情感层次 关键技法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故作豁达的闲适 反衬手法(美景衬寂寥)
“乱鸦啼后” 鸦噪打破平静→归心催化剂 听觉意象强化心理冲击
“归兴浓如酒” 思归之情沸腾如酒 通感修辞(情→味觉)

过片设计
“君知否”三字如耳语转折,将上片写景瞬间切入下片抒情,实现从“客观环境”到“主观爆发”的戏剧性切换(《唐宋词格律》称此牌过片“尤重顿挫”)。


三、词人密码:苏轼之子的精神基因

  • 背景钩沉
    苏过乃苏轼幼子,随父贬谪岭南多年(《宋史·苏过传》)。词中“归兴”表面写思乡,深层或暗含对朝廷党争的厌倦——寒江、乱鸦或是险恶政治环境的隐喻。
  • 家学烙印
    “归兴浓如酒”遥应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却更显沉郁。苏过词风在父亲超然与自身苦闷间取得平衡(《宋代父子词人研究》)。

四、教学实践:从炼字到人生体悟

  1. 炼字训练

    • 为何用“衔”不用“连”?解析“山衔斗”的拟人感如何赋予星辰生命。
    • 对比“浓如酒”与“烈如火”,体会酒之醇厚更符归心绵长。
  2. 情感迁移
    引导学生联想自身经历:是否曾在喧闹后突生孤独?如何将抽象情绪具象化表达?(示例:用“书包重如石”喻学业压力)


五、延展思考:宋词中的“归”主题

此词可对比阅读: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主动归隐的欢畅
  • 李清照《武陵春》“欲语泪先流”——被动漂泊的凄楚
    思考题:为何中国文人总在书写“归途”?

经典重现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
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本解析据《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宋史·苏过传》考订史实,结合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要求设计教学点。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二童一马
二童一马
èr tóng yī mǎ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虐老兽心
虐老兽心
nüè lǎo shòu xīn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沁人心腑
沁人心腑
qìn rén xīn fǔ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三好两歉
三好两歉
sān hǎo liǎng qiàn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