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点绛唇》

作者:宋•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于酒。

鉴赏

汪藻《点绛唇》深度解析:霜天孤影中的归思


一、主题与情感:宦游倦怠与归隐之思

此词以羁旅愁绪为核心,暗藏政治失意的隐痛。上片“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的枯坐无眠,下片“闲却传杯手”的宴饮冷落,层层递进至“归兴浓于酒”的强烈渴望。德育切入点:可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面对挫折时,如何借自然意象寄托超脱情怀。


二、词牌与结构:精妙的小令章法

《点绛唇》为双调小令(上四句/下五句),此词严格遵循仄韵格律:

  • 上片写景造境:“新月娟娟”至“梅影横窗瘦”,由远空星斗(山衔斗)到近窗梅枝,构建清寒静谧的霜夜画卷。
  • 下片抒情言志:过片“好个霜天”陡转,“乱鸦啼后”以鸦噪打破宁静,自然引出归思喷发,符合**“过片如奔马”** 的小令特点。

三、语言与修辞:凝练字词与象征隐喻

  1. 动词炼字
    “山衔斗”——“衔”字赋群山以灵性,将北斗星拟作衔于山口的明珠(《宋词鉴赏辞典》评其“化静为动”)。
    “梅影横窗瘦”——“瘦”既写梅枝嶙峋,更暗喻诗人形销骨立的孤寂。

  2. 意象对比
    上片“娟娟新月”“静江寒夜”的澄澈,反衬下片“乱鸦啼”的嘈杂交织,暗示官场倾轧(《词林纪事》载汪藻因得罪权贵屡遭贬谪)。

  3. 通感妙喻
    “归兴浓于酒”——将抽象归思转化为浓烈酒浆,味觉通感令情感可触可饮。


四、词人背景:南宋初年的宦海浮沉

汪藻身处南北宋之交,词风兼具婉约含蓄与时代悲慨。据《宋史》载,他因主张抗金遭排挤,晚年频迁地方官。“闲却传杯手”暗指被边缘化的政治处境,“乱鸦啼”或影射朝中攻讦之声。此词正是南宋士人彷徨心态的缩影——既怀济世志,又生林泉心。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写作借鉴
    引导学生模仿“山衔斗”“梅影瘦”的炼字技巧,用单字激活画面感;学习“归兴浓于酒”的通感手法,化虚为实。

  2. 对比阅读
    比较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婉约)与本词“梅影瘦”,体会同字异境;对照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豪放),感受南宋词人共有的家国之忧。

  3. 情感共鸣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归兴”的现代诠释(如对家乡、初心的追寻),理解古典情感的当代价值。


点睛之笔
霜天梅影本清绝,鸦噪杯空意转深。
莫道归思无着处,浓于酒处见冰心。

此词以霜天澄澈起笔,终归于浊世清醒。汪藻将政治失意揉进月影梅枝,于无声处听惊雷——那“浓于酒”的归兴,何尝不是对精神家园的倔强守望?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二童一马
二童一马
èr tóng yī mǎ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虐老兽心
虐老兽心
nüè lǎo shòu xīn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沁人心腑
沁人心腑
qìn rén xīn fǔ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三好两歉
三好两歉
sān hǎo liǎng qiàn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