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于酒。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于酒。
此词以羁旅愁绪为核心,暗藏政治失意的隐痛。上片“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的枯坐无眠,下片“闲却传杯手”的宴饮冷落,层层递进至“归兴浓于酒”的强烈渴望。德育切入点:可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面对挫折时,如何借自然意象寄托超脱情怀。
《点绛唇》为双调小令(上四句/下五句),此词严格遵循仄韵格律:
动词炼字
“山衔斗”——“衔”字赋群山以灵性,将北斗星拟作衔于山口的明珠(《宋词鉴赏辞典》评其“化静为动”)。
“梅影横窗瘦”——“瘦”既写梅枝嶙峋,更暗喻诗人形销骨立的孤寂。
意象对比
上片“娟娟新月”“静江寒夜”的澄澈,反衬下片“乱鸦啼”的嘈杂交织,暗示官场倾轧(《词林纪事》载汪藻因得罪权贵屡遭贬谪)。
通感妙喻
“归兴浓于酒”——将抽象归思转化为浓烈酒浆,味觉通感令情感可触可饮。
汪藻身处南北宋之交,词风兼具婉约含蓄与时代悲慨。据《宋史》载,他因主张抗金遭排挤,晚年频迁地方官。“闲却传杯手”暗指被边缘化的政治处境,“乱鸦啼”或影射朝中攻讦之声。此词正是南宋士人彷徨心态的缩影——既怀济世志,又生林泉心。
写作借鉴
引导学生模仿“山衔斗”“梅影瘦”的炼字技巧,用单字激活画面感;学习“归兴浓于酒”的通感手法,化虚为实。
对比阅读
比较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婉约)与本词“梅影瘦”,体会同字异境;对照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豪放),感受南宋词人共有的家国之忧。
情感共鸣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归兴”的现代诠释(如对家乡、初心的追寻),理解古典情感的当代价值。
点睛之笔:
霜天梅影本清绝,鸦噪杯空意转深。
莫道归思无着处,浓于酒处见冰心。
此词以霜天澄澈起笔,终归于浊世清醒。汪藻将政治失意揉进月影梅枝,于无声处听惊雷——那“浓于酒”的归兴,何尝不是对精神家园的倔强守望?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