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第一枝

《东风第一枝》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

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

红欲断、杏开素面。

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

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

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鉴赏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春雪背后的故园情思

主题与情感
这首咏春雪之作以细腻笔触勾勒早春雪景,却暗藏深沉羁旅之愁(词牌《东风第一枝》专咏早春)。上片“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借双燕受阻暗示归家无期;下片“旧游忆著山阴”直抒对故乡山阴(今绍兴)的追忆(词人史达祖祖籍杭州,此处或泛指江南故地)。结尾“万一灞桥相见”化用唐代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典故(《唐诗纪事》),将雪中羁旅的文人愁思推向高潮。

词牌与结构
《东风第一枝》为双调咏物词牌,史达祖此词完美体现“上片摹物-下片抒情”的经典结构:

  • 上片写春雪奇景:“巧沁兰心”以“沁”“黏”二字拟人化展现雪之灵动,“行天入镜”更以天空为镜、大地为天的奇幻比喻(《宋词鉴赏辞典》评其“构思绝妙”),描绘雪后澄澈世界。
  • 过片转折:“青未了、柳回白眼”承雪景而启情思,柳枝覆雪如翻白眼,杏花裹素似开素面,冷色意象自然引出下片怀旧。
  • 下片抒羁旅之愁:由雪寒想到“春衫针线”放缓,由踏雪忧心“凤靴挑菜”(宋代二月二挑菜节民俗),层层递进至灞桥诗思的文人式慨叹。

语言与修辞

  1. 拟人点睛:“东风欲障新暖”赋予东风人性,写其妄图阻挡春意;“柳回白眼”令柳枝睥睨,冷傲之态跃然纸上。
  2. 冷暖对照:“红欲断、杏开素面”中“红”与“素”色彩碰撞,暗示春色被雪压抑的张力。
  3. 典故深融:灞桥意象不着痕迹融入文人羁旅传统,使个人愁思具有历史纵深感。

词人背景与流派
史达祖属南宋婉约派后期词人,曾为宰相韩侂胄堂吏,后因政治牵连流放(《宋史·韩侂胄传》)。此词作于漂泊时期,其咏物特色承袭周邦彦精工典丽之风,却因身世之悲多了几分隐痛——如“寒炉重暖”的孤寂、“厚盟遂妨上苑”的仕途失意,皆藏在春雪表象之下。

教学应用建议

  1. 意象组接训练:引导学生找出“兰心-草甲”“碧瓦-重帘”“柳眼-杏面”等意象群,体会婉约派缜密针脚。
  2. 情感对比阅读:对比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的边塞雪景,理解文人咏物中的不同心境投射。
  3. 生活美学延伸:结合宋人“挑菜节”“灞桥诗思”等文化习俗,探讨古典诗词中的生活雅趣传承。

词句精析
“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

  • 行天:积雪倒映天空,似行走云端;入镜:大地如镜平整澄澈。
  • 做弄:故意戏耍(拟人化写雪之调皮);轻松纤软:连用三组轻盈词,从触觉视觉强化春雪特质。
    十二字间构建出天地一色的奇幻雪境,堪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梅尧臣语)。

此词如一卷工笔雪景图,在兰心草甲间沁入词人的故园之思,于白眼素面中洞见文士的落魄清愁。史达祖以物性通人情,在婉约词的精致框架里,完成了对羁旅人生的诗性书写。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面红颈赤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擦脂抹粉
擦脂抹粉
cā zhī mǒ fěn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
chū lì yōng cái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七贞九烈
七贞九烈
qī zhēn jiǔ liè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