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洞仙歌》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倾。

鉴赏

晁补之《洞仙歌》全景赏析:月魄秋魂里的出世逍遥


一、明月迷魂:双重主题的辉映

核心主题:中秋月夜的超然之思,蕴含仕途失意的隐微愁绪

  • 上片写景寄情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以“碧海”喻夜空,“金镜”喻满月(典出《李太白诗集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展现阔大澄澈之境;“永夜闲阶卧桂影”借月下桂影暗点中秋时节,闲卧姿态暗示隐逸之思。
  • 下片托志抒怀
    “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神京”(汴京)隐喻政治中心(《宋史·晁补之传》载其屡遭贬谪),而“蓝桥”(唐人裴航遇仙典故)象征出世仙境,道出对庙堂的疏离与对逍遥的向往。

二、洞仙音律:双调结构的匠心

词牌特色:《洞仙歌》属中调慢词,双片八十三字(此词变体),宜铺展细腻情思

  • 结构布局
    上片以月夜实景起笔(青烟、金镜、桂影),下片转入人间宴饮(水晶帘、云母屏),最终升华至“玉做人间”的宇宙视角,形成“天→人→天”的螺旋上升结构。
  • 过片妙转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承上启下,既延续月华意象(“冷浸佳人淡脂粉”以月光拟水浸染佳人),又自然引出赏月宴饮场景,转折无痕。

三、玉魄清辉:语言艺术的奇绝

炼字奇绝:动词与通感营造空灵意境

  1. 动态传神
    “碧海飞金镜”——“飞”字破静为动,赋予月升以流星掠空的迅疾感;
    “冷浸佳人淡脂粉”——“浸”字使月光如寒水漫透脂粉,触觉通感强化清冷氛围。
  2. 奇幻想象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将无形月光斟入酒杯(《东坡词》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流霞倾尽”(仙酒名)共饮,虚实相生间尽显狂放。
  3. 结句造境
    “看玉做人间,素秋千倾”——“玉”喻月色笼罩下晶莹世界,“素秋”点出澄澈本质,天地浑然一色,堪称宋词中秋绝唱。

四、东坡遗风:词人背景的照影

流派关联:晁补之属“苏门四学士”,融合苏轼豪放与自身清逸

  • 贬谪心境
    晚年屡遭贬谪(参见《宋史·文苑传》),词中“神京远”暗喻政治失意,“蓝桥路近”则承袭苏轼“我欲乘风归去”的出世之思。
  • 哲学超越
    结尾“看玉做人间”以宇宙视角俯瞰尘世,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异曲同工,展现困境中的精神超脱。

五、教学点睛:三维鉴赏启示

  1. 情感教育
    对比“神京远”(现实困顿)与“蓝桥近”(心灵自由),引导学生体悟困境中的精神出路。
  2. 审美启蒙
    聚焦“冷浸”“玉做”等通感修辞,感受宋词“化虚为实”的意象魔法。
  3. 创作迁移
    学习“付明入酒”“玉裹人间”的奇幻构思,尝试将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诗意意象。

晁补之以月魄洗凡尘,在银汉玉宇间开辟出一条精神飞升之路。当金尊盛满月光倾尽天涯,那千顷素秋早已不是眼中之景,而是词人涤荡尘滓后通透无瑕的灵魂倒影。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白骨再肉
白骨再肉
bái gǔ zài ròu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逾千越万
逾千越万
yú qiān yuè wàn

指数字超过千或万。极言其多。

狐埋狐搰
狐埋狐搰
hú mái hú hú

搰:挖掘。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韬光隐晦
韬光隐晦
tāo guāng yǐn huì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