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鉴赏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深度解析:欲说还休的离愁别绪

一、主题与情感:离愁别恨的心灵独白
这首词以闺中离情为核心,层层递进展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前的复杂心绪。

  • 慵懒场景藏愁绪:"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熄灭的熏香、凌乱的锦被、无心梳妆的清晨,白描式场景暗示内心煎熬(技能1/3)。
  • 欲诉难言的挣扎:"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直击矛盾心理,既想倾诉离别之苦,又恐加重对方负担(情感教育点:人际关系中的体谅)。
  • 新瘦之谜的揭晓:"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以双重否定强调消瘦根源——唯有离别之痛才能如此伤人(技能3)。

二、词牌与结构:双片递进的抒情艺术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源于弄玉萧史乘凤仙去的传说(《列仙传》),暗含夫妻分离之意。全词采用双调结构:

  • 上片铺垫心境:从晨起慵懒到欲言又止,蓄势待发;
  • 下片直抒离情:"明朝,这回去也"开启时空转换,"千万遍阳关"化用王维送别曲(《渭城曲》),极言挽留之难(技能2);
  • 过片转折精妙:"念武陵春晚"借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之典(《词林纪事》卷十九),喻指丈夫远行,以"云锁重楼"隐喻前路阻隔,自然承接上片的隐忧(技能2/4)。

三、语言与修辞:婉约派的凝练之美

  1. 动作细节传情
    • "终日凝眸":痴望姿态写尽牵挂
    • "几段新愁":以"段"量化愁思,化抽象为具象
  2. 意象隐喻交织
    • "武陵人远":典故暗指丈夫如世外仙踪难觅
    • "楼前绿水":流水拟人化("应念我"),反衬自身孤寂(技能3)

四、词人背景与风格:南渡前的婉约深致
此词作于李清照早年屏居青州时期(1107-1121),虽未经历靖康之变后的家国之痛,却已展现婉约派核心特质:

  • 情感表达含蓄:避直言"离别",借环境、典故、身体变化迂回吐露
  • 女性视角细腻:从妆奁帘钩到衣被香炉,闺阁物象皆成情感载体
    对比后期"寻寻觅觅"的直抒悲怆,此词更显"欲说还休"的克制(技能4,据《李清照集校注》)。

五、应用建议:情感表达与写作启示

  1. 创作借鉴
    • 学习"非干病酒"的反衬手法,避免情感直露
    • 模仿"凝眸处...几段新愁"的时空延展技巧
  2. 教学切入点
    • 虚词运用:"任""生怕""念"等字串联情绪脉络
    • 比较阅读:对比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体会婉约派不同表达(技能5)

经典词句新解
"新瘦"解析:李清照首创的身体叙事。"瘦"字承袭其"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的自我写照传统,但此处强调"新",暗示此愁不同以往,专为离别而生(技能6/7)。

这首词如一幅工笔仕女图:帘钩日影中有未理的红被宝奁,凝眸楼阁的女子将千言万语压成一声轻叹。李清照以词为刀,在欲说还休的留白处,刻下了最深的爱情印记。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经验之谈
经验之谈
jīng yàn zhī tán

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弛高骛远
弛高骛远
chí gāo wù yuǎn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众口嗷嗷
众口嗷嗷
zhòng kǒu áo áo

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肚里泪下
肚里泪下
dù lǐ lèi xià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