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词人背景点睛
张炎生于南宋末代贵族世家(祖父张濡为南宋将领),宋亡后家族遭戮,本人流落江湖。这首词作于1290年北游元大都(今北京)南归途中,字字浸透遗民血泪(据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故国残梦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以"玉关"(玉门关)暗指南宋边塞旧事,"踏雪""脆貂裘"的清脆声响反衬现实如寒冰刺骨。上片结句"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红叶题诗典故反用,落叶尚知愁苦,人何以堪!
身世飘零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以折断的芦花自喻,既无春花的鲜艳,又无秋实的饱满,只剩"零落"躯壳承载整个萧瑟秋季,物我交融的悲怆令人窒息。
孤绝守望
"待招来、不是旧沙鸥":沙鸥喻故友,旧日知己或亡或散,眼前鸥鸟亦非当年。结尾"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怕见斜阳中的故国山河,更怕登高时无人可语的孤独。宋亡后文人"登楼恐惧"的典型心理(参考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八声甘州》双调九十七字,上下片各四平韵:
张炎以枯笔写血泪的艺术成就: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其"玉老田荒",正是这种将浓烈亡国恨淬炼成枯淡笔触的功力,使南宋遗民词抵达中国文学最幽深的悲怆之境。斜阳楼头那一转身的畏缩,比任何哭喊都更撕裂人心。
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砍断足胫,剖开心胸。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
悔改罪行,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