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销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本词以暮春西湖为背景,层层递进展现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
教学切入点:末句“莫重来,泪满平芜”可关联家国情怀教育——柳絮如泪覆平原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遗民对故土的沉痛祭奠。
《高阳台》词牌双调百字,上下片结构形成强烈对比:
词牌渊源:《高阳台》调名源自楚襄王游高唐遇神女的典故(宋玉《高唐赋》),吴文英反用其旖旎,注入末世哀音。
吴文英(号梦窗)以密丽深涩著称,本词却见奇崛:
教学聚焦:对比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与吴文英“泪满平芜”,前者是个人凄清,后者是山河同悲。
流派特征:吴文英虽属婉约派,此词却在凄婉中藏沉郁悲壮,展现末世词风对流派的突破。
清人陈廷焯评吴词“如蓬莱缥缈,何处仙踪”(《白雨斋词话》),此词正是以幻写真的巅峰之作——江南暮春的残景,终成一代王朝的凄美墓志铭。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