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人立足金陵(今南京),面对“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壮阔秋景,笔锋陡转至历史兴亡的沉痛反思。“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浓缩了南朝陈后主亡国的惨剧(典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将六朝更迭的悲剧归结为统治者“繁华竞逐”的荒淫。结尾“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以《玉树后庭花》的亡国之音(典出《隋书·音乐志》),发出对当朝危机四伏的深切警示。全词在雄浑秋色与苍凉历史的交织中,涌动着一股慷慨悲凉的家国情怀,堪称宋代怀古词的扛鼎之作。
教学启示:可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典故的现实映射,理解王安石作为改革家的忧患意识,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德育契合点)。
《桂枝香》为双调长调词牌,上下片各五仄韵。本词结构精严:
关键词教学:引导学生聚焦“叹”“漫嗟”“犹唱”等情感动词,体会词人沉痛中的冷峻批判。
王安石创作此词时(据《唐宋词简释》考为治平四年任江宁知府期间),正值北宋积弊深重之际。他亲历地方民生艰辛,又深研历代治乱(《宋史》载其“读书过目不忘”),词中“漫嗟荣辱”的喟叹与“悲恨相续”的洞察,实为熙宁变法的先声。这种借古讽今、心系苍生的胸怀,正是豪放词风的精神内核——即便在婉约为主的怀古题材中,仍迸发出政治家特有的锐利与沉重。
王安石以政治家之眼、词人之笔,在《桂枝香》中竖起一面穿越千年的明镜。当秋风吹过金陵城头,那曲“后庭遗音”仍在提醒世人:所有对历史的轻慢,终将成为未来的悲歌。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