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李邴(1085-1146)是北宋著名词人,曾官至尚书左丞,晚年归隐田园,其词风婉约细腻,常借自然景物抒发超脱之情。这首《汉宫春》以“潇洒江梅”为核心意象,通过精妙的语言结构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赞颂与对故友的深切怀念。参考《宋史·李邴传》及《词林纪事》,该词创作于李邴仕途失意后归隐时期,折射出他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以下从主题情感、词牌结构、语言修辞、背景关联及应用建议多维度解析,力求通俗易懂,贴合教学需求。
这首词的核心主题是“田园闲趣”与“人生哲思”,聚焦梅花在严冬中的顽强姿态,象征不屈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情感层次丰富:上片以梅花受“雪压霜欺”的凄凉起笔,隐含世事沧桑的哀愁;下片转入“伤心故人去后”的孤寂,最终以“风流不在人知”升华到超脱淡然的境界。例如,“东君也不爱惜”拟人化春神无情,暗示人生坎坷;“无情燕子”与“年年塞雁”形成对比,突出人情冷暖,而“清香未减”则传递出坚守本心的哲理。
教育切入点:
《汉宫春》是常见北宋词牌,双调(分上下两片),共96字,押平声韵(如“枝”“欺”“期”“时”“篱”“诗”“谁”“知”),格律舒缓流畅,适合抒发含蓄情感。本词结构清晰:
李邴的词语言凝练,善用意象和修辞营造画面感,关键词句可拆解如下:
李邴属北宋婉约派,风格重“情致”而非豪放派的“气势”,强调含蓄内敛。据《宋史》记载,他因官场倾轧(如“乌台诗案”余波影响)而退隐,本词创作于此时期。词中“冷落新诗”暗指仕途冷遇,“茅舍疏篱”则直抒归隐田园之乐,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相通。这种“知人论世”的解读揭示:婉约词不只写儿女情长,更能承载士大夫的哲思。教学中可对比柳永羁旅词(如《雨霖铃》),突出李邴词中的超脱特色。
这首词不仅是文学瑰宝,更可活用于学习与生活中:
李邴的《汉宫春》以梅喻人,在婉约词风中寄寓深刻人生智慧,其“上景下情”的结构与凝练语言,是宋词教学的典范案例。词尾“风流不在人知”如一声钟鸣,提醒我们:真善美源于内心坚守。教学中,可借此词开展跨学科活动(如结合自然课观察植物品格),让宋词不再是故纸堆,而是滋养心灵的清泉。参考《唐宋词教学研究》,此类作品在中小学语文大纲中强调“情感体验优先”,帮助学生在审美中悟道人生。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性子急,有话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