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汉宫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鉴赏

我们来一起赏析辛弃疾的这首《汉宫春·立春日》。这首词表面写立春景象与个人感慨,实则蕴含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时不我待的焦虑,是辛弃疾婉约中见沉郁的代表作之一。

一、 主题与情感深度解析(技能1)

  • 核心主题: 立春引发的时光流逝之叹与家国难复之忧(羁旅愁绪/家国情怀/人生哲思的综合体现)。

  • 情感层次:

    • 上片(起兴与铺垫): “春已归来”起句明快,通过“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这一立春特有的民俗细节(《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点明时节,营造出节日的微末气氛。然而“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陡转,暗示现实环境(政治气候)依然寒冷严峻。“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借燕子思归旧巢(“西园”常指汴京名园),委婉寄托词人对沦陷故都的深切思念。“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写自己因心情萧索,无心准备立春应节的饮食(黄柑、青韭均为立春习俗食品),流露出百无聊赖的愁绪。这里的愁绪既是个人处境(被闲置)的苦闷,也是家国之忧的折射。
    • 下片(深化与升华):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以“笑”字领起,表面写春风忙碌催开百花,实则暗讽南宋朝廷沉迷享乐、粉饰太平。“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笔锋直指自身,感叹时光飞逝,壮志未酬而容颜已老,焦虑与无奈交织。“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是全词情感凝聚点。此愁非个人闲愁,而是如同“连环”般复杂难解的家国沦丧之恨、恢复无望之痛(用典《战国策》:秦王遗齐君王后玉连环,请解之。王后引椎破之,曰:解矣!)。词人渴望有能人(“何人”)解开这国仇家恨的“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结尾尤为沉痛。怕见花开又落,象征时光无情流逝;怕见塞雁先还(塞雁能自由北飞),反衬自己(以及无数南渡志士)有家难归、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层层递进,从节日的表面微澜,到时光之叹,最终汇聚于深沉的家国之痛与无解的悲愤。
  • 情感教育切入点:

    • 德育(家国情怀): 感悟词人深沉的爱国热忱与忧患意识,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关联。
    • 审美启蒙(含蓄深沉): 体会辛弃疾如何将对国事的巨大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切感伤,巧妙地融入到立春时节的细微观察与古典意象中,感受其婉约含蓄背后的巨大情感张力。
    • 人生哲思(时光与价值): 思考词人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焦虑,引发对生命价值、人生追求的思考。

二、 词牌与结构特色解读(技能2)

  • 词牌:《汉宫春》。此调始见于张先词,双调(分上下两片),共96字,上下片各押四平韵(本词押“幡、寒、园、盘”与“闲、颜、环、还”)。格律相对舒缓,适合表达较为复杂、深沉的情感。
  • 结构逻辑:
    • 上片: 紧扣“立春”题面。起笔点明春归,随即转入风雨余寒的现实感受,再借燕子梦回故园(西园)抒发故国之思,最后以无心过节(“浑未办”)收束,奠定了情感的基调——春归人不乐,节至愁更深。
    • 下片: 情感深化与主题升华。“却笑”承上启下,由外界景象(东风忙)转向内心感慨(朱颜变)。“清愁”句明确提出核心忧愁,并发出“问何人”的悲怆之问。结尾“生怕见”两句则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为“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视觉景象,使情感表达更具冲击力,戛然而止,余韵悠长。整体遵循“上片写景(节日景象)叙事(无心过节)引发愁绪,下片深化愁因(时光、国事)、抒发感慨”的脉络,结构清晰,情感递进自然有力。

三、 语言与修辞艺术鉴赏(技能3)

  • 语言凝练,意象精准:
    • “袅袅春幡”:一个“袅袅”写出春幡在女子头上轻轻摇曳的动态美,既点明节令,又灵动传神。
    • “薰梅染柳”:“薰”、“染”二字,化被动为主动,将春风催生万物的力量形象写出,且带有强烈的视觉色彩感。
    • “转变朱颜”:“转变”一词,既写容颜改变,更暗含命运变迁、理想磨蚀的沉痛。
    • “塞雁先还”:“塞雁”意象(北方飞来的大雁)常象征思归;“先还”二字,突出雁能自由北归而人不能的对比,极具感染力。
  • 修辞手法:
    • 用典: “问何人、会解连环?” 巧妙借用《战国策》中“解连环”的典故,将个人和国家的深重愁恨比作难解难分的玉连环,形象深刻,含蓄蕴藉,大大增强了词意的深度和厚重感。
    • 拟人:“ 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将春风人格化,赋予其忙碌的形象,暗含讽刺。
    • 对比: “美人头上”的佳节装饰与词人“浑未办”节日饮食的对比;“塞雁先还”与自己(及志士)不得北归的对比,强化了情感张力。
    •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词通过对立春风物(春幡、风雨、燕子、梅柳、花落、塞雁)的描写,处处融入词人的愁怀与感慨,景语皆情语。
  • 精妙用词: “生怕见”中的“生怕”(非常害怕),口语化却极富表现力,强烈传达出词人内心对时光流逝、恢复无望的恐惧与无奈。

四、 流派与词人背景关联(技能4)

  • 流派: 辛弃疾是公认的豪放派领袖,但其词风多样,豪放、婉约兼备,且常于婉约深婉中蕴含沉郁悲壮之气。这首《汉宫春》正是其“摧刚为柔”、寓豪放于婉约的典型之作。
  • 词人背景关联(知人论世):
    • 辛弃疾生于金国占领下的山东,青年时曾聚众抗金,南归后力主恢复,却屡遭主和派排挤打压,长期被投闲置散(如创作此词时正闲居带湖)。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其词中常交织着炽热的爱国激情、强烈的恢复愿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参考《宋史·辛弃疾传》)。
    • 此词作于立春时节。“立春”本应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时节,但身处南宋偏安一隅、国耻未雪的时代,又兼个人被弃置不用,词人心中郁积的愁闷(“清愁”)自然在节日中更加强烈。词中所写的“西园”(汴京)之思、“连环”之愁、“塞雁”之叹,无不与其念念不忘的故国沦陷、渴望恢复中原的志向紧密相连。表面的春日闲愁,骨子里是深沉的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悲愤。

五、 词句解析(技能6)

  •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年时”指去年。“西园”常指北宋汴京的名园(如金明池、琼林苑),此处借指沦陷的故都汴京。词人想象去年的燕子今夜会在梦中飞回故都的园林。此句借燕子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思念。
  •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浑”是全、简直的意思。“未办”是没有准备。“黄柑荐酒”、“青韭堆盘”都是宋代立春的饮食习俗(据《遵生八笺》等记载)。词人说自己完全没有心思准备这些立春的应节食物和活动,表现出心情的极度低沉萧索。
  • “问何人、会解连环?”: 此句核心在用典。“连环”指玉连环,比喻复杂难解的问题(此处指国仇家恨)。词人悲愤地质问:有谁能解开这如同连环套般缠绕难分的深重愁恨?(暗指谁能收复失地,解除国难?)

六、 词义解析(技能7)

  • 春幡(fān): 古代立春日用彩绸、彩纸剪成的小旗子或燕子、蝴蝶等形状,戴在头上或挂在树枝下作装饰,迎春祈福。
  • 袅袅(niǎo niǎo): 形容轻盈柔美地摇曳飘动的样子。
  • 无端: 没有来由,平白无故地。
  • 馀寒: 剩余的寒气,指冬寒未尽。
  • 浑: 副词,全、简直。
  • 办: 置办,准备。
  • 黄柑荐酒: 用黄柑浸泡的酒作为立春的节令饮品荐献(或自饮)。
  • 青韭堆盘: 把新鲜的韭菜堆放在盘中(五辛盘之一),立春日食用以迎新气。
  • 薰梅染柳: 指春风吹拂,催开了梅花,染绿了柳条。薰、染,形象地写出春风促使万物生长的力量。
  • 朱颜: 红润美好的容颜,指青春年华。
  • 清愁: 深重而明晰的愁绪。
  • 连环: 指紧密相连不可解开的玉环,比喻复杂难解的问题(此处指国恨家愁)。
  • 塞雁: 北方边塞飞来的大雁。雁是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归。

七、 应用建议(技能5)

  1. 创作启发: 学习如何将宏大的家国情怀融入日常细微的景物与时令观察中(如借立春风物写忧国之思);体会用典的精妙(“解连环”)以及如何化用民俗(春幡、黄柑青韭)入词增强文化韵味;模仿辛词婉约与沉郁交织的语言风格。
  2. 学习研究: 可将此词与辛弃疾其他写春、写闲愁或直抒报国之志的词(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对比阅读,分析其情感表达的异同和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结合南宋历史背景(宋金对峙、主和主战之争)深入理解词中的“清愁”内涵;探究“塞雁”等古典意象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3. 思考感悟: 思考个体生命在时代洪流中的困境(如辛弃疾的“朱颜变”与壮志未酬);体会词人面对无解难题(“连环”)时依然执着追问(“问何人”)的精神力量;联系现实,思考个人应如何面对挫折与家国责任。
  4. 诵读与品鉴: 反复诵读,感受平仄缓急带来的韵律美(如“生怕见、花开花落”一句的节奏感),重点品味关键句(如“问何人、会解连环?”、“朝来塞雁先还”)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总结: 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是一首立意深刻、艺术精湛的婉约沉郁之作。它借立春时节的民俗风物和个人感怀,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对个人遭遇的苦闷,尤其是对故国沦丧、恢复无望的深重“清愁”与悲愤。词中巧妙用典(解连环)、精准意象(春幡、塞雁)、凝练语言(薰梅染柳、转变朱颜)和严谨结构(上片起兴铺垫,下片深化升华),将一位爱国志士在特定节日中的复杂心绪表达得既含蓄蕴藉又感人至深。这首词不仅是辛弃疾个人心境的写照,也是南宋特定历史时期爱国士大夫群体心声的缩影。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
gài guān dìng lùn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侯服玉食
侯服玉食
hóu fú yù shí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唐虞之治
唐虞之治
táng yú zhī zhì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护过饰非
护过饰非
hù guò shì fēi

掩护错误、文饰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