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缕销香鼎。
翠沈沈、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正玉枕、瞢腾初醒。
门外残红春已去,镇无聊、酒厌厌病。
云髻,未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但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便只恐、瓶沈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篆缕销香鼎。
翠沈沈、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
正玉枕、瞢腾初醒。
门外残红春已去,镇无聊、酒厌厌病。
云髻,未整。
江南旧事休重省。
但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便只恐、瓶沈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一、情感解析:春去人空的断肠之痛
这首词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深闺女子春日迟暮中的孤寂与绝望。
二、结构特色:双调词牌的时空交织
《贺新郎》词牌双调结构被巧妙用于时空转换:
三、语言艺术:凝练意象与凄美修辞
四、词人背景与流派归属
潘汾(生卒不详)为南宋词人,此词承袭婉约派衣钵。全词未着一“愁”字而愁绪弥漫,未提“思”字而思情入骨:
五、词句精析
教学建议:可对比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引导学生体会宋词中以具体场景浓缩漫长等待的笔法。组织学生寻找词中“时间推移线索”(香消→日斜→月满→烛暗→立尽树影),理解时空转换对情感的强化作用。
此词如一幅工笔仕女图:沉香氤氲的闺阁,满地杨花的庭院,西楼栏杆边的伶仃身影,在月光与烛影中凝成宋词里最凄美的剪影。潘汾以婉约之笔写尽人间至苦——不是生离,而是守望中逐渐湮灭的希望。
指连根拔除。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罪责不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