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涛沙・浪淘沙

《浪涛沙・浪淘沙》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缆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销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鉴赏

周邦彦《浪淘沙·浪涛沙》深度解析


一、主题与情感:离别的沉痛与时光之恨

核心主题:抒写刻骨铭心的离别之痛与春光易逝的永恒怅惘。
情感解析

  1. 离别现场之苦
    • “掩红泪、玉手亲折”以女子拭泪折柳的动作,白描出诀别的哀婉(婉约派典型笔法)
    •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借失群孤鸿喻音讯断绝的孤独
  2. 别后煎熬之深
    • 耿耿寒漏咽”用更漏呜咽拟人,将长夜寂寥化为听觉意象
    •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暗用《世说新语》王敦击壶典故,以器物残缺喻心境破碎
  3. 春光无情之恨
    • 结尾“空馀满地梨花雪”以皎洁梨花反衬春去的荒凉,冷艳中见永恒遗憾

教学切入点

  • 德育:体会古人情感表达的克制与深沉(如“玉手亲折”的含蓄)
  • 审美:感受“梨花雪”意象中凄美与壮美的交融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递进,时空交织

  • 词牌特色:《浪淘沙》双调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四句四仄韵(《钦定词谱》)。周邦彦此作严守格律,上下片以“情切”二字过片,实现时空转换。
  • 结构逻辑
    段落 内容 功能
    上片 霜雾场景→脂车帐饮→折柳离别 构建离别现场空间
    过片 “情切” 情感爆发与时空跳转
    下片 寒夜独守→器物残损→梨花春尽 转入心理时间维度

独创性:以“断云留取西楼残月”串联虚实,云遮残月恰如情丝断续,体现周邦彦“勾勒提空”的结构艺术(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三、语言与修辞:密丽典重,意象凄冷

  1. 炼字精度
    • 岸草”之“凋”显秋霜肃杀,“寒漏”之“咽”赋器物以悲声
    • 光销纹衾叠”(罗带褪色)、“顿歇”旧香(香气骤散),四字浓缩物是人非
  2. 意象群构建
    • 离鸿(漂泊)→ 寒漏(孤寂)→ 连环解(情断)→ 梨花雪(时光凝固)
    • 冷色调意象链强化“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的悔恨主题

教学示范:引导学生比较“满地梨花雪”与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同一喻体在不同语境中或凄清或壮美的反差。


四、词人背景与流派:集大成的“浑化”之境

  • 婉约正宗: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集大成者,此词承袭柳永铺叙之长,但更重典故提炼(如“琼壶敲缺”)与时空腾挪。
  • 身世关联:周邦彦屡遭外放(见《宋史·文苑传》),词中“经时信音绝”暗含宦游飘零之痛,而“恨春去”更折射对人生无常的敏锐感知。

五、应用建议

  1. 创作借鉴
    • 学习“以物载情”手法(如罗带、琼壶的象征运用)
    • 掌握时空切换技巧:从帐饮现场到西楼残月的蒙太奇剪辑
  2. 朗诵设计
    • 上片语速舒缓,“玉手亲折”处声带颤音;下片“琼壶敲尽缺”加重顿挫,“梨花雪”尾音延长留空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周词:“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此作正是以精密结构承载深广情思的典范。


经典对照延伸

词人 名句 情感类型
周邦彦 空馀满地梨花雪 凄艳的永恒之憾
苏轼 人生如逆旅 豁达的漂泊之思
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 凋零的孤寂之美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细针密缕
细针密缕
xì zhēn mì lǚ

缕:线。针线细密。比喻工作细致或处理事情周到。

逸闻趣事
逸闻趣事
yì wén qù shì

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奋勇当先
奋勇当先
fèn yǒng dāng xiān

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周公吐哺
周公吐哺
zhōu gōng tǔ bǔ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