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鉴赏

晏几道《临江仙》鉴赏:春恨绵绵中的永恒追忆


一、主题与情感:春恨离思中的永恒怅惘

核心主题:对逝去恋情的追忆与物是人非的伤感

  • 双重时空交织
    ▶️ 现实场景(上片):"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以空寂楼阁与低垂帘幕,构建封闭压抑的空间,暗示词人梦醒酒醒后的巨大孤独(德育启示:珍惜当下情感)
    ▶️ 回忆画面(下片):"记得小苹初见"至"琵琶弦上说相思"——聚焦初恋场景:心字纹罗衣的含蓄爱意、琵琶声里的相思倾诉(审美启蒙:细节描写的情感张力)
  • 情感高潮:"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明月永恒见证往昔美好,而"彩云"(喻恋人小苹)已消散不见,时空永恒与人事无常的对比,将怅惘推向极致(人生哲思:美好易逝的永恒命题)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转折中的时空跳接

《临江仙》词牌特色: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舒缓宜抒情(来源:《钦定词谱》)

  • 上片写景蓄势
    开篇现实孤寂→引出"去年春恨"→定格"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以凋零落花、缠绵微雨烘托愁绪,"人独立"与"燕双飞"的残酷对照,不言哀而哀思自现
  • 过片转折:"记得"二字自然切换时空,从眼前春恨转入甜蜜回忆(结构启示:文章过渡技巧)
  • 下片聚焦细节:罗衣纹样、琵琶传情等私密记忆,凸显刻骨铭心的爱恋

三、语言艺术:凝练意象与感官通感

  1. 白描写意,动静相生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落花(凋零)、微雨(迷蒙)静态意象中,嵌入"独立"的凝固身影与"双飞"的灵动画面对比,无需抒情字眼而孤寂满溢

  2. 通感传情

    "琵琶弦上说相思"
    ▶️ 将无形"相思"化作可"说"的琵琶乐声(听觉→意念),写尽欲语还休的缠绵

  3. 隐喻精妙

    "曾照彩云归"
    ▶️ 化用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宫中行乐词》),以流光溢彩的"彩云"喻恋人翩然离去的身影,美艳易逝的隐喻呼之欲出


四、词人背景与流派:古之伤心人的婉约绝唱

晏几道(晏殊幼子)属北宋婉约派代表,其词多写离合悲欢(来源:《宋史·晏殊传》附传)

  • 贵族公子的赤子心:经历家道中落,词中常怀追忆旧梦的固执,"字字娉娉袅袅,如揽嫱、施之袂"(黄庭坚《小山词序》)
  • 风格对照
    ▶️ 婉约派(晏几道):"两重心字罗衣"的含蓄暗示,"微雨燕双飞"的凄美意象
    ▶️ 豪放派(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的直抒胸臆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仿写训练
    借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对比手法,描写现代场景中的孤独感(如:霓虹闪烁的街角,一人驻足看情侣相拥)
  2. 情感思辨
    讨论"当时明月在"——为何永恒之物(明月)反衬得人生更无常?引导学生思考记忆与时间的辩证关系
  3. 跨艺术关联
    将"琵琶弦上说相思"关联古典乐曲《琵琶行》,体会音乐传达情感的抽象力量

经典评注
"落花"二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既见当时之欢,愈显今日之悲。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

这首词以时空穿梭的笔法、凝练如画的意象,将刹那心动与永恒怅惘熔铸一体。晏几道用婉约词特有的"幽微要眇"之美,教会我们:最深的思念,往往藏在不敢触碰的细节里。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一得之愚
一得之愚
yī dé zhī yú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一刀切
一刀切
yī dāo qiē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刃不旋
蹈刃不旋
dǎo rèn bù xuán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疆拓宇
开疆拓宇
kāi jiāng tuò yǔ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