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六丑》

似东风老大,那复有、当时风气。

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

浩荡何世。

但忆临官道,暂来不住,便出门千里。

痴心指望回风坠。

扇底相逢,钗头微缀。

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不隔江水。

瓜洲曾舣,等行人岁岁。

日下长秋,城乌夜起。

帐庐好在春睡。

共飞归湖上,草青无地。

雨、春心如腻。

欲待化、丰乐楼前,青门都废。

何人念、流落无几。

点点抟作,雪绵松润,为君泪。

鉴赏

彭元逊《六丑·蔷薇后》解析:飘零者的故国悲歌


一、词牌溯源与结构匠心

  • 《六丑》渊源:周邦彦创调,据《浩然斋雅谈》载,因其曲调繁复难歌,故称“六丑”。双片一百四十字,仄韵为主,多咏物抒怀。
  • 结构布局
    上片(似东风老大…不隔江水):以拟人化蔷薇起笔,写其凋零飘散之态,暗喻山河破碎。
    过片转折(瓜洲曾舣…城乌夜起):由花及人,引入渡口行人、宫城夜乌,时空跳转暗示历史沧桑。
    下片(帐庐好在春睡…为君泪):直抒流离悲怆,终以“泪化雪绵”的奇喻收束,情感递进至高潮。

二、核心意象与亡国哀思

  1. 凋敝蔷薇——身世飘零的象征
    “有情不收,江山身是寄”以落花无主喻人失家国,“浩荡何世”四字迸发对时代剧变的叩问。
  2. 渡口宫鸦——历史残影的见证
    “瓜洲曾舣”暗指南宋君臣仓皇南渡(瓜洲为长江渡口),“城乌夜起”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意象,渲染亡国阴霾。
  3. 泪化雪绵——绝望的凄美升华
    “点点抟作,雪绵松润”将泪滴揉捻为松软雪团,奇特意象凝聚血泪,结句“为君泪”的“君”字,可解作故国或同命运的漂泊者。

三、修辞技法与语言张力

手法 词句例证 艺术效果
拟人 “痴心指望回风坠” 蔷薇眷恋枝头如遗民眷念故土
白描 “日下长秋,城乌夜起” 冷峻勾勒宫阙荒凉
通感 “雨、春心如腻” 将潮湿春雨粘腻感移情于愁绪
奇喻 “点点抟作,雪绵松润” 泪滴质感转化为可触的蓬松雪团

关键句破译

  • “他家万条千缕,解遮亭障驿”:反讽杨柳尚能护驿亭,而凋零蔷薇(喻遗民)无枝可依。
  • “青门都废”:用秦末东陵侯种瓜青门典故,暗指前朝贵族沦落。

四、词人身世与历史投影

  • 彭元逊背景:南宋遗民,宋亡后隐居不仕(见《全宋词》小传)。其词多借咏物寄怀,如本词借蔷薇飘零写遗民血泪。
  • 时代烙印
    “帐庐好在春睡”暗指流亡朝廷苟安姿态,“丰乐楼”(汴京名楼)、“青门”(长安城门)皆前朝繁华象征,今“都废”二字道尽文明倾覆之痛。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德育渗透
    结合“江山身是寄”“流落无几”等句,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的交织,理解遗民文学中的气节坚守。
  2. 审美实践
    • 改写训练:尝试将“泪化雪绵”的意象转化为现代诗片段
    • 对比阅读:与王沂孙《眉妩·新月》对照,感受南宋咏物词的隐晦抒怀
  3. 语言锤炼
    聚焦“抟”(揉搓)、“腻”(粘稠)等精准动词/形容词,体会宋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炼字功夫。

:词中“回风坠”暗用《楚辞·悲回风》,“青门”典出《三辅黄图》,教学时可适当引入典故拓展,深化文化理解。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
tiān hūn dì àn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鸣珂锵玉
鸣珂锵玉
míng kē qiāng yù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思贤如渴
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