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币。
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掏。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纹,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
不消红蜡。
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阑角。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币。
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掏。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纹,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
不消红蜡。
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阑角。
暮春时节的香阁中,飞舞的柳絮萦绕雕梁。一位女子对镜梳妆,将黛眉描成远山模样。她心中炽热的情意尚未出口,流转的眼波却已将心事泄露——“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半卷,遮掩着少女情态,新谱的曲子精妙无双,默许知音暗自记下乐章。上片以闺阁春景为衬,借“横波”“偷掏”等细节,将女子欲语还休的慕恋描摹如画。
下片书信往来更见情致。前次来信满纸隐语,情意浅露却令人羞于应答;昨夜回文诗篇险韵难押,索性慵懒搁笔。她暗自约定:“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待到宴席散尽时分,不需红烛高照,只需在闲云归去后,于旧栏花影间共沐月光。“月在庭花旧阑角”七字凝练如画,清辉笼罩的庭院角落,承载着无声胜有声的期许。
情感表达艺术
全词以“未说—已觉”“暗许—偷掏”“隐语—慵答”三组矛盾行为,展现少女恋爱中矜持与热烈的撕扯,结尾月下之约的留白更是东方含蓄美学的典范。
词牌结构精妙
《六么令》双调结构在此得到完美运用:上片铺陈场景与情态(“画帘遮匝”),下片通过书信推进情节(“前度书多隐语”),过片处自然转折,结尾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婉约派白描技法
“飞絮绕香阁”的“绕”字暗喻情思缠绕;“横波觉”以眼神代直言;尤其“闲云归后”二句,用月光庭院构建纯净意境,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异曲同工,却更显空灵。
晏几道作为北宋婉约派代表,其词如《小山词自序》所言“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这首闺情词正是以细腻笔触捕捉心绪微澜的典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聚焦“横波”“偷掏”“旧阑角”等词,感受宋词如何用最小意象传递最浓情感,体会东方美学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
教学提示:分析结尾月色场景时,可对比现代爱情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含蓄之美在快节奏时代的价值,培养对传统美学的共情能力。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