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

东风著意。

先上小桃枝。

红粉腻。

娇如醉。

倚朱扉。

记年时。

隐映新妆,面临水岸。

春将半。

云日暖。

斜桥转。

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

恨依依。

共携手处。

香如雾。

红随步。

怨春迟。

消瘦损。

凭谁问。

只花知。

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

春长好。

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

往事难追。

鉴赏

韩元吉《六州歌头》:春深人寂的往事悲歌

主题与情感
此词以春景起兴,抒写深沉的怀旧之痛与家国之悲。上片铺陈春日绚烂(“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下片陡转凄凉(“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情思与南宋文人面对山河破碎的集体创伤交织一体。“目断武陵溪”更以桃源典故(陶渊明《桃花源记》),暗喻故土难归的绝望。


词句深度解析(逐层递进)

  1. 春景如画,暗藏伏笔

    • “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以拟人化桃枝喻往昔欢愉,“腻”“醉”二字尽显浓艳,为下文凋零预设反差。
    • “草软莎平跋马,玉勒争嘶”:白描游春盛况,骏马嘶鸣声犹在耳,动态场景凸显生机。
  2. 情随境转,恨意滋生

    •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聚焦女子笑靥,“认”字点出回忆视角,胭脂的艳色与后文“泪空垂”形成刺目对照。
    • 转折句“绣户曾窥,恨依依”:由乐转哀,“窥”字暗示往事不可触及,“恨”字定调全词。
  3. 暮春迟暮,人花同悲

    • “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落花随步纷飞如雾,“迟”字双关,既怨春逝,更叹人生蹉跎。
    •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燕双飞反衬人孤老,烟雨迷蒙中尽显苍凉。
  4. 典故收束,家国之痛

    • “前度刘郎”:借刘禹锡玄都观桃诗(《再游玄都观》),喻故地重游物是人非。
    • “目断武陵溪”:以陶渊明笔下避世桃源指代沦陷的中原故土(《宋史》载韩元吉力主抗金),暮霭茫茫中往事难追,悲愤沉郁至极。

词牌与结构精妙处

《六州歌头》本为军乐(《词林纪事》卷十一),多三字短句,节奏铿锵。韩元吉反其道行之:

  • 上片:以轻快短句铺展春色(“春将半,云日暖”),句句押仄韵,如马蹄疾驰;
  • 下片:转为绵长韵脚(“迟”“知”“垂”“飞”),语速放缓似叹息,结构张力暗合情绪巨变。

词人背景与时代烙印

韩元吉作为南宋主战派,词中“武陵溪”的避世向往,实为对偏安朝廷的曲折批判(参考《宋史·韩元吉传》)。其词风在婉约中注入沉雄之气,与辛弃疾唱和甚密,此词可视为豪放派影响下的深婉变奏


教学点睛

  1. 情感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勾画上片“红粉腻”与下片“泪空垂”的意象群,体会乐景写哀手法;
  2. 家国情怀渗透:解析“武陵溪”典故时,关联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理解南宋词的悲愤底色;
  3. 语言锤炼范例:聚焦“认”“窥”“断”等动词,感受一字千钧的抒情力量;
  4. 创作迁移建议:模仿“香如雾,红随步”的通感手法,描写现代场景中的离别瞬间。

结语:桃枝依旧笑春风,故国不堪烟雨中。韩元吉以词笔为刃,剖开春日繁华的表象,露出时代夹缝中文人泣血的灵魂。词中每一瓣落红,都是无法归葬故土的乡愁。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杀鸡哧猴
杀鸡哧猴
shā jī chī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心焦如火
心焦如火
xīn jiāo rú huǒ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吕安题凤
吕安题凤
lǚ ān tí fèng

比喻造访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