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著意。
先上小桃枝。
红粉腻。
娇如醉。
倚朱扉。
记年时。
隐映新妆,面临水岸。
春将半。
云日暖。
斜桥转。
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
恨依依。
共携手处。
香如雾。
红随步。
怨春迟。
消瘦损。
凭谁问。
只花知。
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
春长好。
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
往事难追。
东风著意。
先上小桃枝。
红粉腻。
娇如醉。
倚朱扉。
记年时。
隐映新妆,面临水岸。
春将半。
云日暖。
斜桥转。
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
恨依依。
共携手处。
香如雾。
红随步。
怨春迟。
消瘦损。
凭谁问。
只花知。
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
春长好。
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
往事难追。
主题与情感
此词以春景起兴,抒写深沉的怀旧之痛与家国之悲。上片铺陈春日绚烂(“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下片陡转凄凉(“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情思与南宋文人面对山河破碎的集体创伤交织一体。“目断武陵溪”更以桃源典故(陶渊明《桃花源记》),暗喻故土难归的绝望。
春景如画,暗藏伏笔
情随境转,恨意滋生
暮春迟暮,人花同悲
典故收束,家国之痛
《六州歌头》本为军乐(《词林纪事》卷十一),多三字短句,节奏铿锵。韩元吉反其道行之:
韩元吉作为南宋主战派,词中“武陵溪”的避世向往,实为对偏安朝廷的曲折批判(参考《宋史·韩元吉传》)。其词风在婉约中注入沉雄之气,与辛弃疾唱和甚密,此词可视为豪放派影响下的深婉变奏。
教学点睛
结语:桃枝依旧笑春风,故国不堪烟雨中。韩元吉以词笔为刃,剖开春日繁华的表象,露出时代夹缝中文人泣血的灵魂。词中每一瓣落红,都是无法归葬故土的乡愁。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比喻造访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