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满庭芳》

作者:宋•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底按小秦筝。

多情。

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鉴赏

《满庭芳》深度解析:秦观笔下的春恨与时空之叹


一、主题与情感:春欢背后的十年惊梦

核心主题盛衰对比中的怅惘追忆
上片以明丽春景开篇(“晓色云开,春随人意”),描绘骤雨初晴后的生机:飞燕戏红英、榆钱因风落、秋千映绿水,朱门柳荫中传来秦筝柔音(“低底按小秦筝”),一派闲适欢愉。
下片陡转(“多情”二字为情感枢纽),回忆年少行乐:“珠钿翠盖”写女子华饰,“玉辔红缨”状少年风流,但“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暗示欢宴终散。结尾以“豆蔻梢头旧恨”(化用杜牧诗喻初恋)带出“十年梦,屈指堪惊”的沉重慨叹,最终归于芜城暮色中的孤寂(“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情感教育切入点

  • 德育:繁华易逝的警示,珍惜当下而不沉溺虚妄
  • 审美启蒙:乐景衬哀情的艺术张力(春色愈美,哀愁愈深)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中的时空转换

词牌特色:《满庭芳》为双调95字,上下片各四平韵。秦观此词严守格律,上片押“晴、英、平、筝”,下片换韵“情、缨、瀛、惊、城”,音韵流转如叹惋。
结构设计

  • 上片写景叙事:铺陈春日游园之乐,镜头由远及近(云开→飞燕→秋千→朱门筝声)
  • 过片“多情”转折:从实景跳入回忆,开启今昔对比
  • 下片抒情议论:以“渐”字引出欢宴消散,“豆蔻”三句点破人生幻灭感,结句回归现实苍凉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关注“渐”字——酒渐空、花渐困、梦渐醒,三个递进写出美好消逝的过程。


三、语言与修辞:凝练字词中的深沉心绪

  1. 动词的精准传神

    • 红英”:燕足轻踢花瓣,动态写出春日的灵动(《唐宋词格律》)
    • 小秦筝”:纤指轻抚琴弦,暗藏温柔情致
    • 芜城”:落日徐沉,寂寞如实体般笼罩城池
  2. 典故与化用

    • “豆蔻梢头”:借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浓缩年少情事(《杜牧诗注》)
    • “十年梦”:呼应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将个人感伤升华为普世怅惘
  3. 对比强化

    • 上片“朱门映柳” VS 下片“疏烟淡日”
    • 昔时“玉辔红缨” VS 如今“凭阑久”的孤影

四、词人背景:秦观的“伤逝”基因

秦观作为婉约派代表,词风“情韵兼胜”(《宋史·文苑传》)。此词写于扬州(芜城),暗含对自身命运的隐喻:

  • 少年时意气风发,却屡试不第
  • 新旧党争中屡遭贬谪,人生如“十年梦”般幻灭

    延伸解读:“寂寞下芜城”的“下”字,既是落日西沉,亦暗喻词人政治生涯的坠落。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写作迁移

    • 模仿“上景下情”结构,练习以乐景写哀情的反差手法
    • 学习用精准动词(如“蹴”“按”)打造画面感
  2. 跨文本关联

    • 对比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理解典故新用
    • 联系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体会宋词时空跳跃的共性
  3. 诵读要点

    • 上片明快清朗,下片沉郁顿挫,“屈指堪惊”四字需重读以显震撼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秦观:“少游词境最凄婉,如‘飞红万点愁如海’。”此词结句“寂寞下芜城”正以落日苍茫,将无边愁绪熔铸于天地之间。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杀鸡哧猴
杀鸡哧猴
shā jī chī hóu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同“杀鸡骇猴”。

心焦如火
心焦如火
xīn jiāo rú huǒ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吕安题凤
吕安题凤
lǚ ān tí fèng

比喻造访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