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院落重帘暮。
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馀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
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秋千院落重帘暮。
彩笔闲来题绣户。
墙头丹杏雨馀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朝云信断知何处。
应作襄王春梦去。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一、主题与情感:繁华落尽的永恒怅惘
这首词以暮春庭院为画布,勾勒出物是人非的深切怅惘。词人独立暮色中,看“墙头丹杏雨馀花”——雨后残红零落枝头,“门外绿杨风后絮”——风中柳絮无依飘散。凋零的杏花与纷飞的杨絮,既是眼前实景(白描手法),更是青春欢愉消逝的隐喻。下片“朝云信断知何处”借楚襄王梦神女典故(典出宋玉《高唐赋》),将思念对象比作缥缈的朝云,道尽旧情难续的苍凉。全词情感层层递进:从闲居寂寥(“彩笔闲来题绣户”),到睹物伤怀,终归于紫骝马嘶鸣画桥的时空错位感——马儿尚识旧路,而往事已如春梦无痕。
二、结构特色:双片对照的时空折叠术
本词为双调《木兰花》,上下片各四句:
三、语言艺术:色彩与动态的哀婉协奏
四、词人背景与创作密码
晏几道身为宰相晏殊幼子,早年锦衣玉食,晚年却饱尝世态炎凉(见《宋史·晏殊传》)。其词多追忆“莲、鸿、蘋、云”等歌女故交,本词中“朝云”疑指某位红颜。作为婉约派代表,他擅以精巧意象包裹浓情:“紫骝嘶路”的结尾,比直抒胸臆更显余韵悠长,正是小山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清代冯煦《蒿庵论词》)的典范。
五、教学应用建议
点睛结语:
晏几道以词为时光琥珀,封存了摇荡的秋千、嘶鸣的骏马,更封存了人类面对消逝时那份温柔的固执。当紫骝马踏过画桥的蹄声在风中消散,我们仍能听见千年前那颗心在暮春庭院里的震颤。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