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
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
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此词作于辛弃疾39岁调任途中(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表面写送别,实则熔铸三重悲慨:
教学提示:结合"醉来时响空弦"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艺术,培养细节感悟力。
上片(儿女情长)
"秋晚莼鲈江上"(用《世说新语》张翰思乡典)、"夜深儿女灯前"构建温馨归隐图景,似显向往。
下片(英雄本色)
过片"征衫"二字如惊雷炸响!"便好去朝天"至"却遣筹边"连用三组朝堂意象(玉殿/承明/筹边),在归隐幻梦中劈出报国洪流。
词牌点睛:《木兰花慢》双调一百零一字,下片增二韵形成更急促的节奏,完美匹配情感转折(参考《唐宋词格律》)。
此词打破豪放/婉约界限:
背景关键:此时距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起义已18年,距献《美芹十论》抗金计划遭拒已13年(据《宋史·辛弃疾传》)。
此词如青铜酒爵——盛着家国残月的倒影,回荡着铁弓空振的余音。辛弃疾将词牌化作剑匣,在平仄间藏着一个时代未曾发出的怒吼。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