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是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江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鉴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深度解析

主题与情感:山河之痛与壮志难酬
上片开篇即以“郁孤台下清江水”展开历史画卷,那滔滔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宋史·高宗本纪》载隆祐太后在此被金兵追击),将江水与百姓血泪融合。举目遥望“西北是长安”,汴京故都却在“可怜无数山”的遮蔽中——此“可怜”非悯惜,乃“可叹”之意(古汉语词义),重重青山成为故土难归的具象化屏障。

词牌与结构:双调中的情感跌宕
《菩萨蛮》作为双调词牌,上下片各二仄韵转二平韵。本词上片押“水、泪”(仄韵)与“安、山”(平韵),下片换“住、去”(仄韵)与“予、鸪”(平韵),韵脚转换暗合情绪起伏。尤其下片首句“青山遮不住”急转仄韵,打破上片平韵的沉郁,如突围而出的呐喊。

语言与修辞:意象碰撞中的时代悲歌

  • 借代与象征:“长安”代指北宋故都汴京(《鹤林玉露》),青山象征抗金阻力
  • 拟人化抗争:“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以自然之势喻抗金决心不可阻挡
  • 声景交融:结句“山深闻鹧鸪”,鹧鸪啼声古人解为“行不得也哥哥”(《本草纲目》),暗示时局艰难,壮志难伸的悲愤尽在鸟鸣中回荡

词人背景:剑鸣匣中的豪放词宗
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作为豪放派代表,他亲历抗金前线(《宋史·辛弃疾传》载其“鸠众二千”南归),词中“江流去”的奔腾气势是其本色,而“闻鹧鸪”的沉郁则是面对南宋苟安政策的无奈,豪放中见沉痛。

教学应用建议

  1. 地理意象解国殇
    引导学生绘制“郁孤台-清江-青山-长安”空间关系图,理解地理意象如何承载家国之痛
  2. 声音里的历史密码
    解析鹧鸪声的文化隐喻,对比杜甫“隔叶黄鹂空好音”、秦观“杜鹃声里斜阳暮”,探究鸟鸣意象的愁绪表达范式
  3. 古今对话写作
    以“如果江水会说话”为题,鼓励学生用现代视角改写词中意象,体悟历史与现实的共鸣

词句精解

  • “可怜无数山”:此处“可怜”取“可叹、可惜”义(《古代汉语词典》),青山本美,却成望阙障碍
  • “江晚正愁予”:倒装句式,“愁予”即“予愁”,暮色加深愁绪,为鹧鸪啼声作铺垫
  • “毕竟江流去”:“毕竟”含破阻而出的决绝,与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异曲同工

辛弃疾以郁孤台为历史见证者,在44字中凝聚了地理的阻隔、江水的永恒、鸟鸣的哀戚,奏响一曲沉雄悲怆的南宋山河叹。那拍遍栏杆的手终未能挥师北上,唯留词章如剑,劈开八百年岁月烟尘。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东床坦腹
东床坦腹
dōng chuáng tǎn fù

指女婿。

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
tè lì dú xíng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迁思回虑
迁思回虑
qiān sī huí lǜ

形容反复思考。

罗掘俱穷
罗掘俱穷
luó jué jù qióng

罗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无法筹到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