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
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
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
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
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一、烟雨织愁:春雨意象的多维描摹
史达祖开篇即以拟人手法勾勒春雨形态——“做冷欺花,将烟困柳”,一个“欺”字写尽春寒料峭,“困”字描摹烟柳迷蒙,精准捕捉春雨的清冷感与朦胧美。“千里偷催春暮”更以“偷”字暗藏时光流逝的无奈,奠定全词哀婉基调。词中动物反应尤显匠心:蝴蝶因雨湿粉翅而“惊”,燕子因泥润筑巢而“喜”,通过生物本能折射出春雨对万物的复杂影响(技能1)。
二、结构双线:阻隔中的情感交响
词牌《绮罗香》本为双调,上片侧重世俗阻隔:“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贵族车马因雨困途,直写春雨阻断人间欢会;下片转向江湖漂泊:“沈沈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化用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官渡迷失隐喻人生困顿。两片以春雨为纽带,构成红尘怅惘与羁旅苍茫的情感复调(技能2)。结尾“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突转温馨回忆,以昔日剪灯夜话的温暖,反衬当下雨幕孤寂的凄凉,过片转折极见功力。
三、修辞炼字:物象中的情感密码
四、史达祖的江湖底色
作为南宋“江湖词派”代表(见《宋史·文苑传》),史达祖终生未仕,词中“难寻官渡”的迷茫暗合其布衣身份。不同于辛弃疾的家国之慨,此词聚焦春雨中的个人生存困境:上片杜陵路断隐喻仕进无门,下片春潮阻渡象征人生迷途。这种细腻敏感的江湖文人特质,使其咏物词在精准描摹外,更渗透着寒士特有的寂寥(技能4)。
教学启示
此词堪称南宋咏物词典范。清人贺裳《皱水轩词筌》评:“‘临断岸’数语,妍秀清雅,足入词品。”史达祖以春雨为经纬,织就一幅融合自然精微观察与人生深刻体悟的宋词锦缎,在800年后的今天,依然浸润着读者的心灵。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