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鉴赏

王安石《千秋岁引》:秋声中的名利困局与心灵觉醒

一、画角寒砧惊寂寥——秋声中的漂泊(上片解析)
驿站传来阵阵捣衣声,孤城飞起悲凉画角。开篇“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以两个冷色调意象,叠加“一派秋声入寥廓”的听觉渲染,瞬间铺开天地苍茫的羁旅画卷。燕雁的迁徙轨迹更强化漂泊感:“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燕向海、雁落沙,方向交错间暗喻人生迷途(源自《淮南子》“燕雁代飞”典)。忽而笔锋轻转,“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借宋玉《风赋》中楚王兰台之清风、庾亮武昌南楼赏月之雅事(载《世说新语》),在肃杀秋景中撕开一道往昔风流的亮色。

二、名利枷锁误风流——觉醒时的沉痛(下片点睛)
下片以双“无奈”劈开肺腑:“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直白如白话的叠句,道尽被世俗名利与琐事缠缚的窒息感。最痛彻在“可惜风流总闲却”——曾经的诗酒风流、人生雅趣,竟在追名逐利中荒废殆尽!“华表语”化用《搜神后记》丁令威学仙化鹤典故,暗指当年政治抱负如仙鹤空鸣;“秦楼约”则以弄玉萧史故事(见《列仙传》),喻指失约的人生理想。“当初漫留”“而今误我”的今昔对照,字字浸透悔恨。

三、酒醒梦回独思量——冷澈后的顿悟(结句余响)
当繁华落尽酒醒梦回,“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三拍戛然而止。九个字如三记晨钟,敲碎浮华表象。此时无声胜有声——冷寂的秋夜里辗转反侧的灵魂拷问,远比痛哭流涕更具震撼力。这种“思量”,正是王安石历经变法浮沉后(据《宋史·王安石传》),对功名价值的深刻怀疑与人生真谛的重新求索。


鉴赏启示录

  1. 双调结构张力:上片绘景蓄势,下片剖心明志,过片“宛如昨”如钥匙,瞬间开启尘封往事,使抒情如洪水决堤。
  2. 白描见真淳:“名利缚”“情担阁”等口语化表达,剥去文人矫饰,裸露出政治家罕见的脆弱自省。
  3. 历史棱镜效应:结合王安石变法后罢相退隐背景(参考邓广铭《王安石》),词中“华表语”“秦楼约”的幻灭感,实为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重压下的精神自白。

此词如秋夜冷雨,淋湿所有追名逐利者的衣襟。当我们在“996”中浑噩前行时,是否也该在某个酒醒的凌晨,如荆公般“思量著”:那些被我们“闲却”的风流,究竟是怎样的生命本真?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