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清平乐》

作者:宋• 晏殊

金风细细。

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微朱槿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鉴赏

晏殊《清平乐》深度解析:富贵闲愁中的时光叹息


一、主题与情感:闲适表象下的光阴之思

这首词以富贵闲愁为核心主题。上片“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用轻盈笔触勾勒秋景,落叶纷飞却无萧瑟感;“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更显生活闲适。下片“紫薇朱槿花残”转入衰败意象,结句“银屏昨夜微寒”以屏风微凉暗喻时光流逝的隐忧(契合德育中“珍惜光阴”的切入点)。晏殊将对光阴的敏感藏于精致生活图景中,正是北宋太平宰相特有的含蓄式人生哲思


二、词牌与结构:双片对比见匠心

《清平乐》为双调小令,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本词结构精巧:

  • 上片白昼闲情:“金风”至“浓睡”以酒醉昼眠写安逸,仄韵(坠、醉、睡)短促如絮语
  • 下片黄昏惊觉:“紫薇”至“微寒”以花残燕归写秋深,平韵(残、干、寒)绵长似叹息
    过片“紫薇朱槿花残”承“浓睡”醒后所见,用花残衔接时空转换,形成安逸与寂寥的强烈对比。双燕欲归时节”既点明节气,又以燕归反衬人独处(《唐宋词格律》载此调过片多含转折)。

三、语言艺术:白描叠字见精微

晏殊善用白描与叠字构筑意境:

  1. 叠字点睛:“细细”状秋风之轻柔,“叶叶”摹落叶之翩跹,叠字使寻常秋景顿生韵律美
  2. 动词传神:“初尝”暗含浅斟慢饮的慵懒,“却照”(斜阳)的“却”字暗转情绪
  3. 意象对映
    • 绿酒(暖)↔ 微寒(冷)
    • 浓睡(沉)↔ 花残(醒)
      “银屏微寒”尤妙,以贵族家居细节传递生理到心理的凉意,堪比李清照“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笔法。

四、词人背景:太平宰相的优雅忧思

晏殊身为北宋婉约派先驱(《宋史·晏殊传》载其“文章赡丽,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其词多写富贵生活,却常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敏锐感知。此词作于其仕途顺遂之时,正是这种“居安思微”的特质,使其词超越单纯享乐,具有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参考《唐宋词通论》)。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写作迁移:模仿“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的叠字白描,创作三句秋景片段
  2. 情感体悟:引导学生对比“绿酒醉眠”与“银屏微寒”的温度差异,理解闲适中的隐忧
  3. 结构拆解:用分镜头脚本形式绘制上下片场景(昼眠安逸图/黄昏寂寥图),直观感受过片转折
  4. 文化溯源:探究“银屏”等宋代家具意象,理解物质细节对情感的表达作用

名句精读
“斜阳却照阑干”——“却”字暗藏惊心:
斜阳本属寻常,但酒醒后突见残花映日,顿觉一日将尽。
与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异曲同工,却更含蓄。

这首《清平乐》如一幅金粉笺上的工笔小品,在梧桐坠叶与银屏凉意间,完成了对永恒命题——时光无情的优雅咏叹。晏殊教会我们:最深的哲思,往往藏在最精致的闲情里。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面红颈赤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擦脂抹粉
擦脂抹粉
cā zhī mǒ fěn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
chū lì yōng cái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七贞九烈
七贞九烈
qī zhēn jiǔ liè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