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瑞鹤仙》

作者:宋• 陆叡

湿云黏雁影。

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

千金买光景。

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

花暗省。

许多情、相逢梦境。

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

孤迥。

盟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准。

情丝待翦。

翻惹得,旧时恨。

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

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鉴赏

陆叡《瑞鹤仙》:湿云里的离恨与孤鸾之盟

主题:刻骨离愁与相思无望 整首词笼罩在沉重离愁中。开篇“湿云黏雁影”五字立境——阴云如浸湿的棉絮黏滞雁影,词人用“黏”字将无形愁绪具象化,似有千钧重量拖住离人行迹。上片“千金买光景”道尽奢愿:纵有千金也难买回相伴时光,徒闻“乱鸦啼暝”催人老(德育点:珍惜当下,莫待时空追悔)。至“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更是痴语:即便你如行云不返,也该寄只言片语啊!这近乎卑微的恳求,将盼而不得的绝望层层推深。

结构:双调中的孤独回旋 《瑞鹤仙》为双调词牌,陆叡巧妙运用其分片结构:

  • 上片铺陈现实场景:湿云、雁影、疏钟、乱鸦交织成混沌天地,暗示离人心绪如坠雾中;
  • 下部“孤迥”二字自成短句,如裂帛之声划开空间(过片妙处)。从此句始,情感转向更深层剖白:“盟鸾心在”用《列仙传》萧史弄玉乘鸾典故,喻誓言犹存;“跨鹤程高”却暗示天人永隔,理想缥缈(《词林纪事》引道教仙鹤意象)。两相对比,盟约虽在而重逢无期之痛刺骨锥心。

语言修辞:碎玉断珠间的泣血之声

  1. 动作见心绪:“情丝待翦。翻惹得,旧时恨”中,“翦”字本是快刀斩乱麻之意,结果反惹旧恨——动作与结果的悖逆,道尽剪不断理还乱的煎熬。
  2. 以物写人喻双关:“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怕见双燕犹带伊人妆痕,燕羽“残朱剩粉”实是词人记忆碎片(审美点:借物写情,凄艳入骨)。
  3. 痴绝的镜像对话:结尾“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竟将菱花镜拟作知己,较量谁为相思更形销骨立。铜镜无言,却成了唯一可倾诉的对象,孤绝至此,令人心碎。

词人背景:末世文人的无解之愁 陆叡身为南宋末期中层官员(据《全宋词》小传),亲历山河飘摇。词中“后期无准”四字,既指归期渺茫,亦暗含时代动荡下个体命运的失控感。这种将个人情思置于末世背景下的书写,使其离愁别恨更显苍凉厚重(知人论世:个人悲剧与时代阴影的交织)。


教学点睛:

  1. 叠词实验:引导学生仿写“湿云黏雁影”中“黏”字用法,尝试以一字锁住动态画面(如“倦柳拖烟痕”)。
  2. 镜像写作:以“对_____说相思”为模板创作,体会将情感投射于物的表达张力。
  3. 双燕新解:对比晏殊“双燕欲归时节”的圆满,理解陆叡“残朱剩粉”中物是人非的残酷美感。

词末菱花镜中倒映的,何止是一张瘦损的容颜?更是被离恨蛀空的一颗心。陆叡以碎玉之声,将永恒相思钉在了宋词的长卷上。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面红颈赤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擦脂抹粉
擦脂抹粉
cā zhī mǒ fěn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
chū lì yōng cái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七贞九烈
七贞九烈
qī zhēn jiǔ liè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