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丝牵绪乱。
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
垂杨暗吴苑。
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
兰情蕙盼。
惹相思、春根酒畔。
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
凄断。
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
歌尘凝扇。
待凭信,拌分钿。
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
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晴丝牵绪乱。
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
垂杨暗吴苑。
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
兰情蕙盼。
惹相思、春根酒畔。
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
凄断。
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
歌尘凝扇。
待凭信,拌分钿。
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
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这首南宋婉约派代表作以春日意象为经纬,编织出词人绵长幽邃的相思情网。
春日意象的愁绪编码
开篇“晴丝牵绪乱”即以春日游丝喻心绪纷乱,奠定全词基调。后续“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通过飘零之花、黯淡垂柳,构建出人隔天涯的视觉空间。“流红千浪”更将落花幻化为翻滚泪浪,春景与悲情在此激烈碰撞。
冷暖对照的孤寂时空
“旗亭烟冷”与“河桥风暖”形成触觉对比,酒楼寒烟中独坐的词人,与暖风拂过的热闹桥畔构成残酷反差。下片“缺月孤楼”以残缺之月映照孤寂空间,连燕子都“总难留”,物我同悲之境令人窒息。
形销骨立的痴情印记
“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以衣带渐宽的具体细节,刻画因思念消瘦的身形。旧衣改小的动作,无声诉说着度日如年的煎熬。
欲语还休的泪墨交融
“试挑灯欲写”三句展现经典矛盾场景:铺开信笺却泪落如雨,最终“偷和泪卷”。揉皱的泪笺比万言情书更具冲击力,将“执笔断肠”的瞬间定格成永恒艺术画面。
蓬莱寄情的奇幻转折
结尾“寄残云剩雨蓬莱”突发奇想:将残存情思托付蓬莱仙境的云雨。典故化用《长恨歌》蓬莱仙山典故,但“残云剩雨”的衰飒修饰,暗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绝望。
梦中相见的自我宽慰
“也应梦见”以虚词“应”字收束,道尽忐忑期待。这声叹息般的揣测,恰如李商隐“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宋代回响,余韵悠长。
情感具象化训练
引导学生将“相思”抽象情感转化为具体意象(如改衣、揉笺),体会“身体叙事”的表达力量。
矛盾修辞解密
解析“烟冷/风暖”等冷暖对照中的情感密码,学习通过环境反差强化心理描写的技法。
神话意象创新
探讨“残云剩雨蓬莱”对传统仙境的解构重组,理解婉约词如何在继承中创新。
梦窗词如七宝楼台,此作尤见其情韵之深。词中“笺幅偷和泪卷”五字,写尽天下有情人提笔难言的至痛,较之柳永“执手相看泪眼”,更添三分隐忍苍凉。南宋婉约派至吴文英,已从晓风残月步入雾失楼台的幽邃之境。
指受尽灾祸之后好运就会降临。多用于劝慰受难之人。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