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

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

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

来时旧路。

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

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

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鉴赏

袁去华《瑞鹤仙》:乱世离恨中的时间之叹

这首羁旅怀人词以时空对照为骨,以物是人非为魂,通过精巧的意象群与情感递进,将战乱时代文人的漂泊之痛与相思之苦熔铸成一道苍凉的风景。


一、双片结构中的时空幻灭

上片写景暗含今昔巨变
开篇以雨后郊原定调:“败叶零乱,风定犹舞”——风停而枯叶自坠,“犹舞”二字道尽生命残余的挣扎。词人用“斜阳挂深树”切割画面,让远山化作女子愁眉(“浓愁浅黛”),自然景物顿染人情。最痛心处在于对比:“来时”岩间黄花初绽(“娇黄半吐”),如今唯剩溪水“见人如故”。流水永恒对照人世无常,南宋战乱中家园沦丧的集体创伤隐现其间(参考《宋史·地理志》载北宋末人口锐减事)。

下片叙事直诉离殇
“邮亭深静”开启动作描写:下马、寻字、追忆。三个顿挫短语——“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如叹息般砸落。词人用“收香藏镜”浓缩两则典故:

  • 收香:晋贾充之女藏香赠韩寿,喻定情信物(《晋书·贾充传》)
  • 藏镜:南朝陈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本事诗·情感》)
    然而“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的诘问,彻底击碎希望。结句“小阁幽窗”的梦境,恰是现实不可得的倒影。

二、修辞密码:枯叶、流水与断镜

  1. 枯叶的象征
    “风定犹舞”以拟人写执念,喻指词人明知旧情难续,仍如败叶般在回忆中辗转。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同此苍凉笔法。

  2. 流水的哲学
    唯有溪水“见人如故”,反衬出人类在乱世中的脆弱。与孔子“逝者如斯”之叹不同,此处流水成为冰冷的见证者。

  3. 信物的悖论
    “收香藏镜”的信物愈是珍贵,愈凸显“人面桃花在否”的恐惧。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苍茫在此化为具象的颤抖。


三、袁去华与南宋漂泊者群像

作为南宋初期词人,袁去华亲身经历靖康之变后的南迁潮。其词风融合:

  • 周邦彦的精密结构(时空跳转自如)
  • 秦观的深婉情致(“有时梦去”遥应“自在飞花轻似梦”)
    词中邮亭题字、倦旅愁叹,皆是南宋文人辗转求仕的缩影(参考《宋会要辑稿·选举志》载科举南迁史料)。所谓“伤离恨”,实为家国倾覆背景下个体命运的缩影。

教学启示

  1. 情感体悟
    引导学生勾画“败叶舞”“流水故”等反差意象,体会美好幻灭时的心理震颤。

  2. 历史联想
    结合岳飞《小重山》“旧山松竹老,阻归程”,理解羁旅词中的时代悲音。

  3. 写作迁移
    模仿“旧路-溪水”的今昔对照法,用三组意象描写童年故地重游。

这首词如一卷泛黄的行旅图:郊原的湿气混着枯叶腐朽的味道,邮亭石阶上抚摸旧字痕的指尖微微颤抖。当流水永恒映照出人间无常,我们终于懂得——最深的离恨,是时间本身。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面红颈赤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擦脂抹粉
擦脂抹粉
cā zhī mǒ fěn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
chū lì yōng cái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七贞九烈
七贞九烈
qī zhēn jiǔ liè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