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以情感细腻、语言精妙著称。《声声慢》创作于她南渡之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充满了孤独与哀愁(参考《宋史·列女传》及《李清照集》)。这首词不仅是婉约派的经典之作,还生动诠释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下面,我将从主题情感、词牌结构、语言修辞、词人背景、应用建议及词句解析六个维度进行通俗解读,帮助你快速掌握鉴赏要点。
这首词的核心主题是“羁旅愁绪”与“人生孤寂”。李清照通过日常场景的描写,将个人悲痛升华为普遍的人生哀叹。情感层次丰富: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以含蓄婉转的叠字,由外在动作到内心感受,层层递进强化愁绪——从茫然寻找(寻寻觅觅),到环境寒冷(冷冷清清),再到心境凄凉(凄凄惨惨戚戚),最后凝聚为无法言说的悲戚(戚戚)。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点明愁绪之深,超越了单一词汇的表达。
教学切入点:在德育层面,可引导学生体会逆境中的坚韧;审美启蒙上,注重情感表达的细腻性,如通过“雁过也,正伤心”引发对离别共鸣(雁象征旧日书信,唤起对往昔的怀念)。
《声声慢》是宋代常见词牌,源自唐代曲调,以缓慢节奏表达深沉情感(参考《词林纪事》)。本词为双调结构(分上下两片),共97字:
李清照的词语言极简却意象灵动,本词以“白描”(不加修饰的直叙)和“叠字”为亮点:
李清照属婉约派,该派注重“情致”而非豪放派的“气势”。这首词是她南渡后的代表作(参考《唐宋词通论》),背景是北宋灭亡、丈夫去世,她漂泊江南,词风从早年清新转为晚年凄凉。词中“雁过也,旧时相识”暗喻故国往事,“满地黄花”自比身世凋零,皆是“知人论世”的体现:个人悲剧与时代动荡交织,婉约手法(如含蓄用典)让愁绪更显深沉。对比豪放派苏轼的豁达,李清照的词更重内心挖掘,适合探讨女性视角的历史苦难。
这首词不仅可赏读,还能灵活应用于学习与生活:
为深入理解,这里解析部分关键句(基于《宋词鉴赏辞典》):
李清照《声声慢》以叠字开篇,意象收尾,将个人愁绪升华为永恒的艺术。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领略婉约派的精致情感,还能在“知人论世”中感悟历史沧桑。教学中,可结合朗读与意象分析(如绘制“黄花”“细雨”的意境图),让宋词鉴赏变得生动有趣。此词提醒我们:文学的力量,在于将最深沉的痛楚,化为最美的语言共鸣。
言谈有实践作为根据、切实、可靠。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眼泪往肚里流。形容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