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首咏梅词以家国情怀为内核,借梅花意象投射遗民之痛。表层写梅之幽独:"苔枝缀玉"刻画梅枝清冷,"无言自倚修竹"(出自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以孤高佳人喻梅,奠定凄寂基调。深层则借昭君典故引爆情感:"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昭君出塞事),以胡沙暗喻金人铁蹄,江南江北的追忆直指南渡之痛。结尾"已入小窗横幅"更将漂泊无依的哀思凝固为永恒画面,适合在历史德育中引导学生体认乱世文人的赤子之心。
《疏影》为姜夔自度曲(见《白石道人歌曲》),双调结构精妙:
姜夔作为南宋格律派宗师,词风"清气盘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作于1191年(据夏承焘《姜白石系年》),时值宋金对峙,词人浪迹江南。身为布衣文人,他借梅花抒发的不仅是羁旅愁绪("客里相逢"),更是对靖康之变后故土难复的沉痛反思。"暗忆江南江北"六字,道尽南渡遗民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板书点睛:
苔枝缀玉 → 篱角幽独 → 昭君归魂(空间:现实)
深宫旧事 → 金屋随波 → 梅入横幅(时间:历史)
双线交织处 → 胡沙远 · 江南忆(家国泪眼)
这首词如一幅残梅立轴,在清冷月色中展开一个时代的创伤记忆。姜夔以词笔为刻刀,将梅花凿成穿越八百年的文化图腾,至今犹散放着带血的幽香。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掩护错误、文饰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