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风歇。
一夜春折威。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
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晚晴风歇。
一夜春折威。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
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一、意象构建:清冷画境中的生命寂寥
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早春薄暮的绝美画卷:“晚晴风歇”点明雨后初霁的静谧时刻,“一夜春折威”暗喻寒威骤减后万物复苏的微妙转折(“折威”指寒气收敛,见《范石湖集笺注》)。最具神韵的是“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疏朗的梅枝在淡远天幕下静默绽放,流云如轻纱拂过,将梅花幻化成枝头积雪。“脉脉”赋予梅花含情凝视的灵性,“数枝雪”则以通感手法将视觉之白与触觉之寒交融,凸显高洁孤寂之美。
二、情感脉络:双绝之境中的孤独深渊
下片陡转抒情:“胜绝。愁亦绝”构成惊心对比,两个“绝”字如重锤击响(叠字强化情感)。美景越极致,愈反衬出词人“此情谁共说”的彻骨孤独。结句将无形愁绪具象化:“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低飞的大雁掠过月光笼罩的画楼,成为唯一见证倚栏人孤影的存在。“低雁”的渺小动态与“画楼月”的永恒清冷形成空间张力,人雁同构的画面中,雁尚成行,人却孑然,愁思至此达到顶峰。
三、结构艺术:过片转折与意象隐喻
四、词人背景与历史回响
范成大作为南宋中兴诗人,曾冒死出使金国(见《宋史·范成大传》),其词常有家国之思。此词写于退居石湖期间,表面咏梅抒愁,实则寄寓着志士失路的苍凉。“愁亦绝”中的双重绝望,既是对知音难觅的慨叹,亦暗含对偏安时局的隐忧,与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孤愤遥相共鸣。
教学启示
-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以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美景衬愁情),理解孤独感的文学表达
- 审美实践:通过临摹“云来去、数枝雪”的意象组合,训练学生用简练语言构建画面
- 思辨延伸:结合李清照“雁过也,正伤心”(《声声慢》),探讨雁意象在宋词中的情感负载
此词如一卷淡墨册页,在云梅雁月的写意铺陈中,将文人永恒的孤独刻进月光。范成大以词笔为刃,剖开了绚丽表象下那颗跳动着的、无人共说的赤子之心。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同“沁人心脾”。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