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飞

《霜叶飞》

断烟离绪。

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

半壶秋水荐黄花,香西风雨。

纵玉勒、轻飞迅羽。

凄凉谁吊荒台古。

记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

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早白发、缘愁万缕。

惊飙从卷乌纱去。

漫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鉴赏

吴文英《霜叶飞》解析:秋霜中的时光悲歌

一、情感内核——秋日三重痛

核心主题:秋日祭奠引发的 时光流逝之痛、故人永逝之悲、生命虚耗之叹

  • "斜阳红隐霜树":如血残阳沉入霜林,色彩对比(红/白)暗喻生命与衰亡的对抗
  • "早白发、缘愁万缕":白发与愁丝缠绕,直诉岁月无情(德育切入点:珍视当下)
  • "但约明年":虚幻的未来期许,反衬当下绝望(语出《宋史》载吴文英晚年潦倒)

二、结构密码——现实与记忆的蒙太奇

词牌特色:《霜叶飞》属双调慢词,本词依周邦彦格律,上下片 通过梦境跳跃实现时空转换

  • 上片实景转幻境
    "凄凉谁吊荒台古"(现实凭吊)→"记醉蹋南屏"(回忆醉游西湖),"咽寒蝉"以蝉声断裂喻梦境惊醒
  • 下片慵懒衬悲凉
    "尘笺蠹管"(蛀虫的笔砚)具象化创作枯竭→"夜冷残蛩语"(蟋蟀哀鸣)强化孤独感

词作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现实场景(灰色)与记忆梦境(蓝色)的交错编织

三、语言炼金术——通感修辞的巅峰

吴文英"密丽"词风代表作,三处神来之笔:

  1. 色彩通感
    "斜阳红隐霜树"——"红"的暖色被"霜"的冷白吞噬,视觉中渗透生命流逝的寒意
  2. 声音造境
    "彩扇咽、寒蝉倦梦"——歌扇呜咽(听觉)、蝉声疲惫(触觉),多重感官共筑颓唐心境
  3. 动词穿刺
    "惊飙从卷乌纱去"——"卷"字写狂风掠帽,暗示功名如飘蓬(化用杜甫"羞将短发还吹帽")

四、词人密码——梦窗词的生命注脚

婉约派变调:突破传统婉约格局,将 个人身世之悲升华为哲学叩问

  • 背景关联:据《宋词纪事》载,此词作于吴文英苏州仓幕任上(1240年前后),其时爱妾离世、仕途困顿
  • 词风印证:"蛮素"(代指爱妾)与"茱萸"(重阳意象)并置,私人哀悼与永恒孤独共振

五、应用建议——从读到写的三阶训练

  1. 意象捕捉:绘制"霜树/残蛩/白发"等意象群,感受衰飒秋意的多层渲染
  2. 时空重组:模仿"记醉蹋南屏…不知蛮素"的梦境切换手法,写一段现实与回忆交织的短文
  3. 动词锤炼:针对"卷/隐/咽"等字进行替换练习(如"撕"乌纱?"吞"斜阳?),体察原作用字精妙

教学点睛:解析"但约明年"时,可对比苏轼"但愿人长久"——同是虚写未来,吴文英的预约尽显无力感,苏轼则充满生命热忱,展现豪放与婉约的情感温差。

这首密丽如锦的秋日哀歌,将个人身世感伤织入永恒的时间之网。当我们在重阳风中细看茱萸时,不妨自问:那些被惊飙卷走的乌纱之下,是否都藏着"早白发"的万缕愁魂?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情凄意切
情凄意切
qíng qī yì qiē

指心境十分悲伤。

枇杷门巷
枇杷门巷
pí pá mén xiàng

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焚林而田
焚林而田
fén lín ér tián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屦及剑及
屦及剑及
jù jí jiàn jí

屦:鞋;及:赶上。形容行动坚决、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