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作为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宋史·卷四百三十六》载其“志在恢复中原”),其词作常贯穿着家国情怀与人生哲思的融合。这篇《水龙吟》以春日景象为背景,表面上写寂寞怀远之情,实则暗含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以下从七个维度进行通俗解析,帮助读者快速把握鉴赏要点,并结合教学需求提供实用建议。
本词的核心主题是羁旅愁绪与家国情怀的叠合。上片描绘春日美景(“闹花深处层楼”“春归翠陌”),却突转为“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的遗憾,暗示美好时光无人共享的孤独感;下片则深化为“寂寞凭高念远”的深情思绪,最终以“几多幽怨”收尾,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或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层次丰富:开篇的轻快(“东风软”)含蓄化为悲凉(“子规声断”),层层递进,展现从赏春之乐到孤寂之痛的转折。
情感教育切入点:
《水龙吟》是宋代常见双调词牌,源自音乐牌名(《词林纪事》载其“声情激越”),格律上分上下两片,押平仄韵(如“软”“浅”“暖”“雁”“散”“怨”“断”押“an”韵)。本词结构清晰:
陈亮善用凝练语言创造灵动意象,修辞手法多样:
陈亮虽属豪放派(与辛弃疾齐名,重气势与家国主题),但本词融入了婉约派的元素(重情致细腻)。结合其生平(《宋史》称其为抗金志士,屡遭贬谪),作品中的“幽怨”不仅是个人怀旧,更隐喻南宋偏安一隅的无奈——例如“向南楼、一声归雁”,暗指北望中原的乡愁。这种“知人论世”框架显示:豪放词人也能借婉约手法表达深沉主题,风格并非绝对二分。
陈亮此词以小见大,将个人愁绪升华为时代悲歌,教学时可对比苏轼《水调歌头》(豪放豁达)或李清照《声声慢》(婉约凄楚),以覆盖不同流派。推荐延伸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家国主题)、柳永《雨霖铃》(羁旅愁绪),丰富鉴赏视野。通过本词,读者能体会宋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美,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参考来源:《宋史·陈亮传》《词林纪事》《全宋词笺注》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石质坚硬,丹砂色鲜红,均不可改变。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性子急,有话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