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水龙吟》

作者:宋• 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愁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

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鉴赏

程垓《水龙吟》深度解析:风雨故园中的生命悲吟

一、主题与情感:春逝之叹与人生迟暮的双重悲歌

  • 伤春怀故:开篇“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以风雨摧花隐喻故园凋零(《词林纪事》载程垓长年漂泊),奠定全词哀婉基调。
  • 生命悲慨:“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直指永恒春光与个体衰老的矛盾,将自然轮回与人生有限性对照,深化哲理思考。
  • 暮年沉痛:下片“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层层递进,白发(“星星”)与老泪中饱含对生命流逝的无助与恐惧。

教学切入点

  • 德育价值:引导思考如何在时光流逝中保持精神力量(如结句“拼醉”的挣扎姿态)。
  • 情感共鸣:联系青春期对成长的焦虑,理解古今相通的生命体验。

二、词牌与结构:双调中的情感跌宕

《水龙吟》作为双调词牌,上下片各四仄韵,程垓巧妙运用其跌宕声调:

  1. 上片写景寓情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六字白描暮春凋零之态,用植物拟人化(“困”“慵”)传递倦怠感,自然过渡到“人憔悴”的喟叹。
  2. 过片时空转换
    “回首池南旧事”以回忆切入,用“恨星星”(白发)勾连今昔,“不堪重记”道尽往事沉重。
  3. 下片直抒胸臆
    “看花老眼,伤时清泪”对仗中泪眼与衰鬓交织,结句“留云借月,也须拼醉”在虚幻的挽留姿态中爆发抗争之力。

三、语言艺术:凝练意象与矛盾修辞

  • 矛盾张力
    “好春长在”与“人憔悴”、“不怕逢花瘦”与“怕老来风味”三组矛盾,凸显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
  • 动词精妙
    “留云借月”的“留”“借”,以徒劳的主动性强化无奈,堪比辛弃疾“唤取红巾翠袖”的悲壮。
  • 白描深化
    “柳困花慵”仅四字便绘尽春残,较之李清照“绿肥红瘦”更显颓唐无力。

关键词教学
引导学生圈画“憔悴”“星星(白发)”“拼醉”等词,体会词人如何用日常语言构筑深沉意境。


四、词人背景与流派特质

程垓作为南宋中后期词人(据《全宋词》),身逢国运衰微,其词融合:

  • 婉约派的细腻:对“花无几”“清泪”的敏感捕捉近李清照。
  • 江湖词人的沉郁:结句“拼醉”的颓放,折射出南宋士人面对家国与人生的双重幻灭感,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异曲同工。

五、应用建议

  1. 写作迁移
    学习“柳困花慵”类白描手法,尝试用简练语言刻画季节更替中的情绪。
  2. 跨文本对比
    对比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体会同词牌下不同人生境界的表达差异。
  3. 生命教育素材
    围绕“人憔悴”与“老来风味”开展班会讨论,引导青少年正视成长焦虑。

结语:程垓此词如一幅残春画卷,在花谢人老的叹息中迸发出“拼醉”的生命韧性。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在于为现代人提供对抗时间虚无的精神参照——纵然留不住春光,仍可借一缕月光痛饮生命的余晖。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绝妙好辞
绝妙好辞
jué miào hǎo cí

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遣兵调将
遣兵调将
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人存政举
人存政举
rén cún zhèng jǔ

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纡尊降贵
纡尊降贵
yū zūn jiàng guì

纡: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