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深度解析:铁血文人的秋日乡愁


情感主题:铁血将军的柔情羁旅

上片以雄浑笔触绘秋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青天黄地的强烈色彩对冲,寒烟笼罩的江波(“翠”字暗含凉意),展现天地苍茫的视觉张力。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芳草延伸至视线尽头(暗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典),斜阳外的意象将空间无限拓展,引出下片乡愁。

下片直抒羁旅悲情:

“黯乡魂,追旅思”
—— “黯”字如墨色侵染心魂,“追”字显愁思缠绕不休。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酒泪转化的通感修辞(《历代诗余》评“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道尽刚毅将领不为人知的柔情。


结构设计:景情双绝的经典范式

  • 上片写景:由天到地、由近及远的空间铺展(碧云→黄叶→江波→远山→斜阳外),构建立体秋色画卷。
  • 过片转折: “黯乡魂”三字力透纸背,将辽阔景物猛然收束至内心。
  • 下片抒情: “好梦留人睡”的无奈、“休独倚”的自警、“酒化泪”的爆发,情感层层推进至高潮。

语言艺术:刚柔相济的审美典范

  1. 色彩炼字
    “碧”“黄”“翠”的浓烈撞色,突破传统秋景萧瑟感,隐含词人豪迈气质。
  2. 时空张力
    “斜阳外”的无限延伸与“楼高独倚”的瞬间定格,形成时空纵深(《唐宋词格律》称此手法为“缩万里于咫尺”)。
  3. 通感奇喻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将液体(酒)转化为情感(泪),抽象愁思具象为可触可感的流动体。

词人背景:文韬武略的双重烙印

  • 范仲淹时任陕西经略副使(《宋史·范仲淹传》),肩负抵御西夏重任。
  • 此词作于戍边期间,豪放派词人罕见婉约之作,反映戍边将领的复杂心境:

    刚毅(“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vs 柔肠(“将军白发征夫泪”)


教学应用建议

  1. 写作借鉴
    • 学习“碧云天,黄叶地”的镜头式开篇
    • 模仿“酒化泪”的通感手法写抽象情感
  2. 审美感悟
    • 对比苏轼“明月几时有”的旷达,体会同是望月思乡的不同表达
    • 解析“芳草无情”的典故化用(《楚辞》意象拓展)
  3. 情感教育
    • 讨论家国责任与个人情感的平衡(结合戍边背景)
    • 体会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

词史地位:此词开创宋词“以秋景写羁旅”的范式,清代彭孙遹《金粟词话》赞其“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其景情交融技法直接影响后世《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的经典再现。


品词要诀:读范仲淹词,当在铁甲冰河间触摸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最是无情烽火地,偏生有情相思泪。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
gài guān dìng lùn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侯服玉食
侯服玉食
hóu fú yù shí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唐虞之治
唐虞之治
táng yú zhī zhì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护过饰非
护过饰非
hù guò shì fēi

掩护错误、文饰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