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唐多令》

作者:宋• 刘过

芦叶满汀洲。

塞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

故人今不在。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鉴赏

刘过《唐多令》:旧江山里的一声青春叹息

秋风卷过武昌黄鹤矶,南宋江湖诗人刘过重登南楼,二十载光阴酿成的这杯苦酒,化作了一阕《唐多令》。这首被誉为“小令中工品”(《词综》卷十五)的词作,以荒寒之景为底色,以人生易老为经纬,织就了南宋文人永恒的怅惘。


一、今昔对照中的时间之痛

开篇即泼墨般涂抹出萧瑟画卷: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零落的芦叶铺满江岸,清冷的浅流裹着寒沙蜿蜒——“满”“带”二字如刻刀,雕出深秋的枯寂。这是词人重见的南楼风景底色,也是他内心的荒芜投影。

二十载沧桑凝结为一句叹息: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舟缆未系稳当,忽惊觉中秋又近。“犹未稳”与“又”字形成时间漩涡,道尽人生仓皇。系舟的片刻迟疑,恰似词人对时光飞逝的惶惑,佳节未至而悲凉已浸透纸背。


二、江山依旧里的物是人非

下片镜头推向历史地标: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
黄鹤矶兀立江畔,当年共醉的故友何在?此问无需回答,《宋史翼》载刘过“放浪荆楚间”,深知故友早已星散。矶头“断”字双关,既是山势陡绝,更是情谊的中断。

最锥心之语喷薄而出:

“旧江山,浑是新愁”
六字如金石铿然!“浑是”(全然是)如重锤砸落——江山未改,愁绪却翻天覆地。南宋半壁江山的飘摇,个人壮志的消磨,全在这新旧对比中翻涌。


三、欲挽青春而不得的生命顿悟

结尾迸发徒劳的挣扎: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想买桂花携酒邀游,却清醒自知——终究不是少年了。“欲”与“终不似”形成情感悬崖,桂花美酒愈是明媚,愈照出老去的黯然。这声叹息超越了个人感伤,成为人类面对时光流逝的永恒共鸣。


四、艺术笔法中的沉郁之思

  1. 意象的衰飒经营
    芦叶、寒沙、断矶等意象皆浸透寒意,与中秋的团圆意象形成刺眼反差。
  2. 虚字的千钧之力
    “犹”“又”“浑”“终”等虚字如骨节,撑起全词跌宕的情感张力。
  3. 今昔的螺旋结构
    从旧地重游(今)→追忆欢游(昔)→直面现实(今),回环中深化悲慨。

教学启示

  1. 德育切入点
    引导学生珍视青春时光,体会“终不似少年游”背后的生命自觉。
  2. 审美鉴赏训练
    聚焦“浑是新愁”的“浑”字——可替换为“总”“尽”等字比较,感受其斩钉截铁的沉重。
  3. 仿写实践
    试以“终不似”为转折点,创作一段今昔对比的抒情短文,体会词句的情感爆发力。

这阕《唐多令》如一柄锈迹斑斑的剑,劈开了南宋江湖的沉沉暮气。当刘过在断矶头吐出“浑是新愁”时,他不仅是为自己而叹,更替所有在时光长河中泅渡的灵魂,刻下了一道永恒的印痕。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隐忍不言
隐忍不言
yǐn rěn bù yán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尖担两头脱
尖担两头脱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

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乔装打扮
乔装打扮
qiáo zhuāng dǎ bàn

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剖腹藏珠
剖腹藏珠
pōu fù cáng zhū

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