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谣

《天门谣》

作者:宋• 贺铸

牛渚天门险。

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

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

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

历历数、西州更点。

鉴赏

《天门谣》鉴赏:江山永恒与人生豁达的壮阔对话

一、主题情感:历史长河中的豁达观照

贺铸以牛渚天门为舞台,展开一场时空交响:

  • 历史维度:“七雄豪占”浓缩六朝兴衰(《建康实录》载孙权、东晋等政权据此天险),"限南北"三字如斧劈出地理分野;
  • 当下视角:“清雾敛”为登览者揭开帷幕,“闲人”二字尽显超脱姿态;
  • 永恒意象:结尾“历历数、西州更点”,将城楼更鼓融入亘古江声,烘托出在历史废墟上静观时空流转的智者心境

    教学启示:引导学生对比“豪占”的征战喧嚣与“闲数”的从容淡定,感悟面对历史遗迹时的两种人生态度。


二、结构艺术:双片时空的匠心设计

词牌特色:《天门谣》又名《朝天子》,双调四十六字,贺铸创调。本词上下片形成精妙时空组曲:

上片:地理险要(空间)→ 历史征战(时间)→ 雾散登临(空间转换)
下片:月升潮平(时间推进)→ 塞管夜吹(听觉)→ 风传更鼓(时空交融)

过片处“待月上”三字,巧用时间流逝串联场景,使登览过程如画卷徐徐展开。


三、语言炼字:视听通感的立体画卷

贺铸以多重感官构建诗意空间:

  • 视觉层:“波滟滟”以叠字摹写月下长江碎金闪烁的动态;
  • 听觉层:《阿滥》笛曲(唐玄宗所作《阿滥堆》笛曲,见《词林纪事》)暗引盛唐遗韵,“历历数更点”将遥远报更声拉至耳畔;
  • 触觉层:“风满槛”的满字,令夜风鼓荡衣袖的凉意透纸而来。

    修辞亮点:“数更点”的听觉量化,使无形时间获得可计量的实感,拓展了诗歌表现维度。


四、词人烙印:豪士的清空之境

作为北宋词坛"雄奇俊爽"一脉代表(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贺铸此作:

  • 历史纵深:选取六朝争雄之地,延续其《台城游》怀古情结;
  • 气象清旷:褪去《青玉案》的浓愁,展现"解道澄江净如练"(李白赞谢朓句)般的空明境界;
  • 身份投射:时任太平州通判的"闲人"自称,暗含对宦海沉浮的释然。

五、词句精析

  • "限南北、七雄豪占"
    “限”字如巨闸截断长江,与“豪占”的霸道形成张力,地理与历史在此碰撞。
  • "塞管轻吹新《阿滥》"
    塞外胡笛吹奏中原古调,暗喻文化交融,笛声"轻"字冲淡历史沉重感。
  • "历历数、西州更点"
    “历历”叠词强化声音清晰度,“数”字使抽象时间具象化,西州(建康古城)更鼓成为丈量永恒的标尺。

六、应用建议

  1. 写作借鉴:学习时空压缩技法——用“七雄”代指六朝,以“更点”浓缩长夜
  2. 朗诵要点:上片"险""占"用仄声顿挫显山势,下片"滟""滥"平声绵延仿江流
  3. 跨学科关联:结合南京燕子矶实地地貌(牛渚矶旧址),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地理意象

贺铸此词如一卷微缩历史胶片:硝烟散尽的古战场化作登临者眼中的滟滟波光,六朝金粉终被风吹成断续更鼓。当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触摸这些冰凉的石刻、飘散的笛音时,真正要传递的是那份穿越时空的豁达——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
tiān hūn dì àn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鸣珂锵玉
鸣珂锵玉
míng kē qiāng yù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思贤如渴
思贤如渴
sī xián rú kě

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