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天仙子》

作者: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鉴赏

张先《天仙子》:一曲时光流逝的生命叹歌

一、时光之叹与生命哲思
上片以酒醒开篇:“午醉醒来愁未醒”,醉意可消而春愁难解,“送春春去几时回”的诘问直指永恒命题。词人揽镜自照,“伤流景”三字如利刃剖开岁月虚无——镜中衰鬓警示着“往事后期空记省”的生命空洞感(《唐宋词鉴赏辞典》)。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正是宋代文人生命意识的典型体现。

二、词牌结构与意象转承
《天仙子》为唐代教坊曲演变而来,双调六十八字,仄韵贯穿始终。张先严守格律却自然流转:

  • 上片:室内独饮(水调持酒)→醉醒愁浓(午醉愁醒)→临镜兴叹(伤流景)
  • 过片巧转:由室内推至窗外,“沙上并禽池上暝”以禽鸟双栖反衬孤独
  • 下片:月下花影(云破月来)→帘内风灯(密遮灯)→落红满径(明日预言)
    “云破月来花弄影”堪称神来之笔:云散月现是天道无常,花枝弄影似生命之舞,七字间宇宙律动与生命姿态浑然交融,无怪乎张先得“张三影”雅号(《宋史·艺文志》)。

三、语言艺术的时空交响

  1. 动词炼字
    “弄”字赋予花影灵性,王国维称其“境界全出”(《人间词话》),月下花枝的摇曳,恰似词人对易逝春光的徒劳挽留。
  2. 意象蒙太奇
    从沙禽双宿的温暖,到风掀帘幕的动荡,终归于“落红满径”的寂灭预言。纷繁意象如电影镜头切换,建构出时光奔涌的视听通感。
  3. 结句张力
    “明日落红应满径”以虚写实,风未止而已知花落,将瞬间感悟延伸为永恒叹息,与上片“送春春去”形成闭环。

四、词坛坐标中的张先
北宋前期的张先,恰处于柳永铺叙与苏轼革新之间。此词既承花间遗韵(如“临晚镜”的闺阁意象),又以“云破月来”的哲思境界突破传统,其虚实相生的手法,实为后来周邦彦、吴文英时空交错词风之先声(参考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教学启示

  1. 生命教育切口:引导学生对比“送春春去”与“落红满径”,体会有限生命面对无限时空的永恒困境
  2. 写作范式解析:聚焦“弄影”的拟人手法,尝试用单字动词激活静物描写
  3. 跨时空对话:将“伤流景”与现代青春文学中的时间焦虑并置,感悟人类共通的岁月之惑

张先此词如一枚时光琥珀,凝固了人类面对流光的颤栗与沉思。那月下弄影的花枝,何尝不是每一个凝视岁月深渊的我们?当帘幕外的风穿过千年时空,依然掀动着属于每个时代的落红满径。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白丁俗客
白丁俗客
bái dīng sú kè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宠辱皆忘
宠辱皆忘
chǒng rǔ jiē wàng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切中时弊
切中时弊
qiè zhòng shí bì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巧言利口
巧言利口
qiǎo yán lì kǒu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