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天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娇半醉。

翦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馀熏,空篝素被。

鉴赏

王沂孙《天香》赏析:香烬余灰里的故国遗恨

一、词牌与结构匠心

《天香》本为北宋咏沉香词牌,王沂孙借其特质,以龙涎香为线索展开双重叙事。全词分上下两片:

  • 上片(制香过程):从采香("孤峤蟠烟")、炼香("红瓷候火")到成香("冰环玉指"),层层递进如制香工序。
  • 下片(焚香回忆):以"几回"转入往昔焚香雅事("翦春灯、夜寒花碎"),结于今日"空篝素被"的凄凉,时空跳跃形成强烈对比。

二、咏物背后的亡国之痛

此词明写龙涎香,暗藏南宋遗民之悲:

  1. 采香即亡国隐喻
    "骊宫夜采铅水":传说龙涎为骊龙唾液,"铅水"既形容香液银灰光泽,更暗指亡国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忆君清泪如铅水")。 "讯远槎风"三句:以香料需经海路运输、调和蔷薇露,隐喻故国山河破碎的"断魂"之痛。

  2. 焚香场景的今昔对照
    往昔温馨:"娇半醉"剪灯花,"小窗深闭"赏飞雪焚香,雅致生活如在目前。
    今日沧桑:"荀令顿老"化用《襄阳记》荀彧爱香典故,自比垂暮失志,"忘却樽前风味"直指南宋风雅永逝。

三、凝练修辞与悲凉意象

  • 典故双关
    "荀令"既显词人曾有的名士风流,又强化衰老无力的现实,家国身世之悲尽在其中。
  • 意象对比
    "一缕萦帘翠影"(昔日香烟袅袅)与"空篝素被"(今日香灭被冷)形成触目惊心的画面反差,亡国哀思不言自明。
  • 炼字传情
    "谩惜馀熏"的"谩"(徒然)字,道尽无力挽回的绝望;"空篝素被"以器具的冰冷空虚,具象化精神世界的荒芜。

四、词人背景与历史投射

王沂孙亲历南宋覆灭(1279年崖山之变),其词多借咏物抒遗民之恨(见《花外集》)。此词创作于元初:

  • 遗民心态:借香的"断魂"、"馀熏",隐喻故国文明如残香将逝。
  • 风格特征:属南宋咏物词代表,承继姜夔"清空"词风而更显沉郁(参考《宋词通史》)。

五、教学启示

  1. 情感教育:通过焚香雅事与凄凉现状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遗民文学中的文化坚守之痛,培育家国情怀。
  2. 写作借鉴:学习"以物载情"手法——选择龙涎香这一精致意象,承载宏大历史悲情。
  3. 关键词解析
    "蜕月":形容月光在波涛中碎落如鳞片蜕下,暗喻珍贵事物消逝。
    "心字":既指心字形香料(南宋流行),亦暗示"断魂"的核心是故国之思。

此词如一枚时光胶囊,封存着龙涎香的氤氲与一个文明的余烬。当王沂孙写下"谩惜馀熏"时,他抚摸的不仅是冷却的熏笼,更是永远无法复燃的故国温度。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
jīn jīn jì jiào

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世道人心
世道人心
shì dào rén xīn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guī qù lái xī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张脉偾兴
张脉偾兴
zhāng mài fèn xīng

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胀”。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