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
暗随流水到天涯。
一、逝水年华中的今昔之叹(主题与情感)
这首词以旧地重游为线索,贯穿深沉的人生感慨。上片铺陈明媚春色:“梅英疏淡,冰澌溶泄”写冬去春来,“絮翻蝶舞,柳下桃蹊”绘生机盎然,更以“乱分春色到人家”的“乱”字点出春意的恣肆。下片急转至凄凉暮景:“烟暝酒旗斜”“时见栖鸦”的萧索,与记忆中“西园夜饮鸣笳,华灯碍月”的豪宴形成刺眼对比。最终凝结于“重来是事堪嗟”的无奈与“暗随流水到天涯”的飘零感,道出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永恒悲慨(情感教育切入点:生命意识与时间哲思)。
二、《望海潮》词牌中的时空流转(词牌与结构)
《望海潮》本为展现壮丽景致的词牌(源于柳永咏钱塘之作),秦观却用以承载细腻的今昔之思。全词采用上景下情、今昔对照的经典结构:
三、婉约笔触下的意象密码(语言与修辞)
秦观以婉约派特有的意象并置与细节白描传递复杂心绪:
四、党争阴影中的词境蜕变(词人与背景)
秦观作为北宋婉约派代表,早期词风柔婉清丽。此词作于绍圣元年(1094)贬谪途中重游洛阳时(据徐培均《秦观词新释辑评》)。经历“元祐党争”打击,其词渗透身世飘零之感:昔日西园雅集(苏轼、黄庭坚等曾与会)的欢愉,反衬当下“行人渐老”的孤寂。对比其前期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可见南渡前夕士人群体的幻灭心绪(参考《宋史·秦观传》)。
教学点睛:
此词可引导学生绘制双轴对比图——横轴(上片春景/下片暮色)、纵轴(昔盛/今衰),直观感受结构张力。重点品味“暗换”“乱分”“随流水”等词,体会婉约派“以轻写重”的语言艺术。更可联系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探究宋代文人共通的时间焦虑。
形容云霭缭绕山岳的景象。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指吹弹乐器。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