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飞

《惜分飞》

作者:宋• 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

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

更无言语。

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

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

断魂分付。

潮回去。

鉴赏

宋词鉴赏|毛滂《惜分飞》:泪雨断魂的离别绝唱

词牌背景
《惜分飞》为宋代流行小令,双调五十二字,多抒缠绵哀婉之情(据《钦定词谱》)。毛滂此词作于元祐年间任杭州法曹时,相传为赠别歌妓琼芳之作(载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因其情感炽烈、语言精粹,被苏轼赞为“豪放恣肆,非凡艳可比”。


一、主题与情感:离恨交织的断魂图

  • 核心主题:恋人诀别的剜心之痛
    全词以“泪”“愁”“恨”“断魂”为眼,层层递进:
    • 泪雨交织的具象悲痛
      “泪湿阑干花著露”——以带露残花喻泪痕纵横的脸庞(白描)。
      “愁到眉峰碧聚”——黛眉紧蹙如青山聚拢(比喻),突显愁之凝重。
    • 无言之痛
      “更无言语。空相觑”六字,写尽相对哽咽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望(情感教育点:体察沉默中的深层情感)。
    • 孤寂余生
      “寂寞朝朝暮暮”化用巫山神女典(《高唐赋》),却言“短雨残云无意绪”,暗喻欢情短暂后永夜般的孤独。

二、结构艺术:双片递进,结句奇绝

结构 内容 作用
上片 泪、愁、恨、无言 定格离别瞬间的静态特写
下片 孤寂、断魂、付潮 转向别后动态情感宣泄
  • 过片转折
    “短雨残云”既承上片“泪湿”之雨意,又启下片“寂寞”之情,自然衔接今昔时空。
  • 神来结句
    “断魂分付潮回去”——将离魂托付潮水带回恋人身边(超现实想象),比直抒“相思”更显凄恻彻骨(鉴赏要点:体会虚写手法对情感的强化作用)。

三、语言修辞:凝练如刀的白描艺术

  1. 叠词强化节奏
    “朝朝暮暮”四叠字,拉长时光维度,凸显度日如年之苦。
  2. 动词点睛
    • ”字写愁眉:凝重力透纸背。
    • ”字托断魂:赋予无形之魂可“交付”的质感。
  3. 意象对比
    上片“花著露”的柔美,反衬“眉峰聚”的刚硬,暗示女子外柔内刚的悲痛。

四、词人风格:婉约中的奇崛之气

毛滂虽属婉约派,却突破传统闺怨词的纤弱(参考《宋词流派史》):

  • 以健笔写柔情:如“眉峰碧聚”的遒劲线条。
  • 想象奇诡:结句“断魂付潮”可比李贺“忆君清泪如铅水”的险怪,被王国维评为“毛词之魂,在真而锐”(《人间词话》未刊稿)。

    背景关联:毛滂任杭州小吏时与歌妓情深,后调离苦无出路,此词实含身世之悲(据《宋史·文苑传》)。


五、教学应用建议

  1. 写作借鉴
    • 学习“泪湿阑干花著露”的比喻白描,训练具象化表达。
    • 模仿“断魂付潮”的奇幻构思,拓展抒情维度。
  2. 情感教育
    对比现代离别场景(如毕业、迁徙),讨论“无言语空相觑”的普遍性情感体验。
  3. 跨学科联想
    • 地理:结合钱塘潮特性,理解“潮回去”的现实依据。
    • 美术:将词中意象转化为连环画(泪面、蹙眉、孤山、夜潮),直观体会意境。

经典评语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此词“语浅而情深,辞短而味永,古今离别词当以此为压卷”。


鉴赏小结:毛滂以手术刀般的语言解剖离恨,在婉约框架中注入奇崛生命力。尤其“断魂分付潮回去”一句,将汹涌情感凝于潮汐意象,使个人悲剧获得自然永恒的力量——这正是宋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至高境界。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家至户到
家至户到
jiā zhì hù dào

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九霄云外
九霄云外
jiǔ xiāo yún wài

九霄:高空。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剥茧抽丝
剥茧抽丝
bō jiǎn chōu sī

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投畀豺虎
投畀豺虎
tóu bì chái hǔ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