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一、主题与情感:斜阳照尽兴亡泪
这首词以 “南朝盛事谁记” 劈空发问,定下 历史兴亡 的沉重基调。周邦彦漫步金陵故都,面对残山剩水:
二、词牌与结构:三叠慢词中的时空折叠
《西河》为周邦彦自创慢曲(见《清真集》),采用 “三叠”体式 展开时空画卷:
三、语言与修辞:典故活化如盐入水
周邦彦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
四、词人背景:盛世阴影下的冷眼
周邦彦身处北宋末年(1110年前后),表面承平实则危机四伏(《宋史》载此时方腊起义、金国崛起)。他任溧水县令时多次游历金陵,六朝骤兴骤亡的旧事,触发了对当代命运的隐忧。作为 婉约派集大成者(王国维《人间词话》),此词却透出苍劲史笔,展现其风格的多样性。
五、教学应用建议
对比阅读训练:
意象组合实践:
指导学生提炼词中 “孤城—冷月—旧垒—燕子—斜阳” 的意象群,创作微型怀古散文,强化意象运用能力。
注:词中“莫愁艇子”典故考据详见南朝乐府《莫愁乐》;“赏心亭”为北宋金陵名胜,遗址在今南京水西门(据《景定建康志》)。
这首《西河》如一幅褪色的工笔长卷,在时空交叠处,我们听见了六朝瓦砾间的风吟。周邦彦以词人之眼观史,其价值不在还原真相,而在以诗性良知唤醒每个盛世中人的忧患之思——这或许正是古典诗词穿越千年的力量。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弊: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