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黄花慢

《惜黄花慢》

送客吴皋。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辨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鉴赏

吴文英《惜黄花慢》鉴赏:霜枫离亭中的双重别恨

一、主题情感:秋日送别中的时空之悲
此词以送客为表,怀人为里,在深秋长桥畔交织出两重离恨。上片实写眼前别景:“试霜夜冷,枫落长桥”以寒霜、坠枫定下萧瑟基调,“离亭黯黯,恨水迢迢”更以叠字强化离愁的绵长。词人忽见“翠香零落红衣老”(凋荷喻人老),残柳如锁愁眉,瞬间触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借用沈约瘦腰典故(《梁书·沈约传》),暗指当年在此送别恋人的旧事。

二、结构设计:虚实相生的双线叙事
全词采用“现实—回忆—现实”的螺旋结构:

  1. 上片写实景别情
    “送客吴皋”至“残柳眉梢”勾勒冷寂秋色,以“恨水迢迢”收束空间上的分离之痛。
  2. 过片承旧事转虚境
    “仙人凤咽琼箫”用弄玉萧史仙去典故(《列仙传》),借箫声怅叹“断魂送远”的永别。“醉鬟留盼”四句忽转温馨回忆:剪烛歌云的往事如云飘散,今昔对照愈显苍凉。
  3. 结尾现实梦境交融
    “素秋不解随船去”怨秋色无情,“败红趁一叶寒涛”以落花逐浪喻身世飘零。结句“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翠翘”指代所思女子(《山堂肆考》),怨鸿飞过南楼(谯楼),声断苍穹,余恨无尽。

三、语言修辞:密丽深曲的梦窗特色

  1. 意象密集而凄美
    “枫落”“残柳”“败红”等衰飒意象群,与“琼箫”“歌云”“翠翘”的绮丽回忆碰撞,形成张力。
  2. 典故暗喻显沉郁
    沈郎瘦腰、弄玉吹箫典故的嵌入,使个人离恨接通历史文脉,“九辨难招”更化用宋玉《九辩》招魂之意,深化憾恨。
  3. 动词凝练见匠心
    “锁”暮愁于柳梢,“趁”落红于寒涛,赋予静态景物动态愁思;“随船去”的“解”字,嗔怪秋色无情,无理而妙。

四、词人背景与词派风格
吴文英(号梦窗)为南宋婉约派后期代表,其词以“密丽深曲”著称(张炎《词源》)。此词典型体现其艺术特色:

  • 时空跳跃:现实送客与旧日送人场景交错,如“醉鬟留盼”忽插回忆片段
  • 情感复合:表面送友,深层怀人,家国身世之悲隐现于“败红寒涛”的飘零意象中
  • 词境幽邃:结句“怨鸿过谯”以声音拓展空间,余响不绝,符合张炎评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的层深之美

教学点睛

  1. 情感德育:引导学生体会“双重离恨”的复杂性,理解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2. 意象解码:绘制“枫桥-残荷-怨鸿”意象链,解析秋景如何承载离情
  3. 手法实践:仿写“暮愁锁残柳眉梢”的拟人句,学习化抽象为具象
  4. 知人论世:结合南宋漂泊背景(见《宋史翼》),解读“败红趁一叶寒涛”的象征意义

这首密丽如锦的慢词,在霜枫离亭间织就了穿越时空的别恨之网。梦窗以奇幻之笔写沉痛之情,恰似寒涛中的一叶败红,在宋词长河中漾开永恒的涟漪。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面红颈赤
面红颈赤
miàn hóng jǐng chì

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擦脂抹粉
擦脂抹粉
cā zhī mǒ fěn

犹言涂脂抹粉。

樗栎庸材
樗栎庸材
chū lì yōng cái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七贞九烈
七贞九烈
qī zhēn jiǔ liè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