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小重山》

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雨馀风软碎鸣禽。

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沈吟。

身闲时序好,且登临。

旧游无处不堪寻。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鉴赏

《小重山》深度解析:在时光缝隙里打捞少年心


一、画境中的初夏密码:流动的生命感

“柳暗花明春事深”
开篇以浓墨点染时节——“暗”“明”二字巧妙碰撞,柳荫渐浓与繁花明艳交织,瞬间将人拽入晚春的饱满时空。
“小阑红芍药,已抽簪”
芍药含苞如“抽簪”,以纤巧比喻激活静物:花苞挣脱束缚的姿态,暗喻生命不可阻挡的舒展力(教学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人格化表达)。
“雨馀风软碎鸣禽”
“软”字触感通感化,春风抚面如绸;“碎”字拆解鸟鸣成晶莹碎片,声景交织中铺开雨后的澄澈世界(修辞精妙:通感+量词活用)。


二、词牌与结构:时空折叠中的怅惘

《小重山》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情感悄然转折

  • 上片纯然绘景(柳暗花明→芍药抽簪→鸟鸣风软),铺陈慵懒闲适的表层;
  • 下片“往事莫沉吟”陡转,登临旧游地的动作牵引出深潭般的失落。
    过片技巧:“身闲时序好”貌似承接春景,实则以闲适反衬“少年心”消逝的沉重,形成巨大情感张力(结构教学:转折词“且”的蓄势作用)。

三、词眼爆破:少年心的永恒乡愁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前三句故作轻松,“无处不堪寻”的肯定句式堆叠期待;末句“无寻处”三字如冰锥刺破幻象——“少年心”成为具象化的遗失物。
情感内核

  • 表层:对青春不再的怅惘(李清照式“物是人非”的南宋变奏)
  • 深层:对纯粹生命状态的祭奠(苏轼“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哲学回声)
    教学启示: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体悟“不可逆的成长代价”(德育结合:珍惜当下心性)。

四、章良能其人:仕宦者的精神褶皱

据《宋史》载,章良能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属典型南宋文官。此词透露出重要信息:

仕途顺遂者仍被“少年心”刺痛,印证宋代文人集体性的青春焦虑——在理学规训与宦海沉浮中,未被世俗化的本真自我成为精神原乡(知人论世:阶层与心灵的悖反)。


五、应用建议:在词境中复活自我

  1. 写作迁移:模仿“无寻处”的转折句式,书写现代人遗失之物(如“扫码支付随处可达,不可达处是纸质书的油墨香”)
  2. 心理疗愈:将“少年心”具象化为具体特质(好奇心/勇气),制作“心灵寻宝图”追踪自我
  3. 城市行走:带着词中视角重访旧地,拍摄“今昔对比照”并配意象化短诗

名句重读:“雨馀风软碎鸣禽”——七字凝练初夏神韵。若将“碎”易作“乱”,则失却鸟鸣如珠玉落盘的精致感;若作“散”,又弱化了声音的颗粒质感。汉字的重量,正在这分寸之间。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
gài guān dìng lùn

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侯服玉食
侯服玉食
hóu fú yù shí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唐虞之治
唐虞之治
táng yú zhī zhì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护过饰非
护过饰非
hù guò shì fēi

掩护错误、文饰过失。